春节假期过后,人们陆续回归正常的工作、学习,开始新一年的努力拼搏。与此同时,不少人却会遭遇长假期后常出现的“春困”,上班、上学时总感觉困意缠身,对工作、学习乃至日常健康状态都带来不少影响。
睡好、锻炼有助缓解春困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三门诊主任中医师赵延红介绍,整天困倦想睡是春困的常见征状。传统中医认为,春主生,自然界万物生发,清阳上升,人体也顺应自然,将潜藏一冬的阳气由内向外生发。当阳气大量地从五脏六腑走到体表四肢,内里就会虚空,脏腑气血就会不足,代谢能力也会下降。而大脑需要脏腑源源不断地输注清阳之气,才能神清气爽,一旦清阳之气供应不上,就会出现春困的现象。
“充足的睡眠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夜间睡眠充足也有利于抵抗白天因春困带来的疲劳感。”赵延红表示,保证良好的睡眠同时还要做到“睡后勿思想”。午后也可适当小憩,闭目养神,使自身的机体得到有效的调整,缓解疲劳。
除了保证充足的睡眠,赵延红提醒,还应适当开展锻炼,帮助保持心情舒畅。“动则养阳”,春季阳气初升,阳主动而阴主静,阳气充足,机体活跃,则困倦自除。运动有利于气血的运行,还可以让四肢的肌肉得以舒展,帮助细胞和组织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让大脑变得更加清醒,进而缓解“春困”。
其中,踏青出游和放风筝是春天较为适合开展的户外活动。尤其放风筝时的跑动、牵线和控制,可以促进身体四肢、大脑和眼睛的协调。风筝高飞时,眼睛远眺,双目的肌肉得到调节,既可以消除疲劳,还可以明目养肝。
调整饮食健脾祛湿
在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开展体育锻炼的同时,赵延红表示,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肝胜脾,脾失运化,水湿内停。加上春季常会出现阴雨绵绵的天气,外湿易困阻脾阳,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由于湿性重浊黏腻,人体也易感到疲乏、嗜睡。因此,通过饮食上的调整进行健脾祛湿,也能有效地缓解春困。
她指出,山药、薏苡仁等食物均为健脾祛湿佳品。春季还可多吃绿色的“香”菜补助阳气,如香椿、香菜、香葱、韭菜等。其中,韭菜被人们称为“初春第一蔬”,味甘性温,有温中下气、养阳的作用,脾胃虚寒者尤为适合。香椿则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有助于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人体的应激能力,常吃可以消除春困,提升精力。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很多人受到春困的困扰后,通过一段时间调整可逐渐恢复状态,但如果春困的问题一直没有改善,就应引起重视。赵延红提醒,尤其是持续出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等征状时,可能就不仅是春困的问题,应尽快到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缓解春困小妙招
1、梳头按摩
可在早晚用指腹从前额发际线处开始轻柔地按揉,经头顶到脑后,再四指分开,从头顶轻轻按揉至双耳尖处。途经百会、四神聪、风池等穴,可以有效刺激头部的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2、穴位按摩
按摩足三里、丰隆穴等健脾化湿要穴;推敲肝胆经,揉捏太溪、昆仑穴,有助肝气升发,缓解疲劳。
3、中医养生操
可自行学习、开展八段锦和太极拳等较常见易学的养生操进行锻炼。
文/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通讯员黄晓晴
编辑/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