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志愿服务的受益人,也想给别人带去一点正能量的鼓舞。”日前,在全网播出的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微电影大赛暨第四届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征集展示揭晓仪式上,患有先天听力障碍的佛山00后女孩林卓桦在接受央视主持人李思思的采访时这样说道。
从被志愿者关心帮助,到成为一名巾帼志愿者,林卓桦凭借自身的自强不息、乐观善良拓宽了人生舞台,在爱与奋进中绽放青春。

节目现场,林卓桦作为特邀嘉宾接受央视主持人李思思采访。/受访者供图
从小佩戴助听器 以自身经历创作微电影
“我也一样可以迎着火红的太阳,挥洒青春的热血……”伴随着励志的背景音乐,微电影《大学无声胜有声》刻画了听力障碍女孩林颖的感人故事。这部微电影由患有先天听力障碍的林卓桦精心创作、自导自编,全长约3分多钟,全部内容均取材于林卓桦的真实案例。
凭借着这部微电影,林卓桦被邀请到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微电影大赛暨第四届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征集展示揭晓仪式现场,作为特邀嘉宾接受央视主持人李思思的采访。当被问及拍摄微电影的初衷时,林卓桦回答道:“我先天听力障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很多不便。从小到大,我得到了太多志愿者的关心和帮助。现在我长大了,可以为他人做些什么呢?如果把我的经历拍成微电影,能给别人带去一点正能量的鼓舞,也算是一种志愿服务。”
记者了解到,从小到大,林卓桦一直戴着助听器跟同龄孩子一起上课。“小学六年级时才知道这世上有助听器的存在,在那之后才听见了水滴的声音、风扇转动的声音。”林卓桦说,因为不想因“聋人”的身份被特殊关照,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精力,依靠助听器以及读唇学会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得以与人正常交流。
不过,即便是佩戴了助听器,林卓桦的听力依然不能像同龄孩子那般灵敏,于是,她就不厌其烦地去问老师、同学,借同学的笔记一遍又一遍地看,时刻盯着老师的口型来“听讲”,晚上回到家还要花多一倍的时间来复习和预习。多年来,凭借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林卓桦努力学习。四年前,她顺利从南海黄岐高级中学考入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
希望成为特教老师 “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人”
林卓桦小学就读于平洲中心小学,初中就读于南海映月中学,在从小到大的求学路上,林卓桦感受到身边的很多温暖,并得到佛山市残联的全程资助,顺利完成了学业。“比如点名时,同学会帮我喊‘到’,老师也会特意站在我身边讲课,虽然听力出现问题,人际交往上会有一些顾虑。但慢慢地我发现,用平常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想感谢很多很多的人,也想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抱着这样的梦想,大四这一年,林卓桦来到佛山市康复实验学校担任一名美术实习教师,并加入佛山市巾帼志愿者队伍。“我希望成为一名特教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去鼓舞更多人,让他们成长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林卓桦表示。
“林卓桦老师本身也是一名听障人士,当听到她想来我们学校实习的时候,我们是非常欢迎的。”佛山市康复实验学校副校长崔二喜表示,作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关心关爱残疾人群体义不容辞,“在实习中,林卓桦非常谦虚,有礼貌,很好学,非常喜欢动脑筋思考问题,尤其她对工作非常投入,对学生关怀备至,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一致认可。”
“真正来到特殊学校实习,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才能发现特教老师的不容易,尤其是看到孩子和家长们的努力付出,让我更加坚定了这个梦想。”未来,林卓桦期待能为全国残疾人事业做更多事情,身体力行地去改变社会大众对残障人群的观念。
文/佛山日报记者邹婷婷
编辑 | 梁楚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