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一大波政策利好正在来的路上。
近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贯彻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梳理形成6方面131条具体措施;6月1日召开的佛山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我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有关举措,强调要着力推动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这些政策将形成叠加效应,汇聚稳增长合力。人们在微信群、朋友圈纷纷转发这些利好消息,透露着对政策“大礼包”的振奋和期待。
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为了破解各类市场主体的“难”。拿服务业来说,是就业的重要容纳器,也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领域之一。前不久,佛山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针对性强、含金量高、覆盖面广,展现了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的鲜明态度和决心。
稳住市场主体,就要为他们减轻负担。减税费、减租金,就是在加动能、加信心。比如《实施意见》中的餐饮业纾困扶持措施,将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按照省商务厅要求,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对餐饮店来说,一单外卖哪怕只节省几毛钱,一个月就可能省上千元,无疑是雪中送炭。扶持这些特殊困难行业,让一个个档口热气腾腾,不仅是让他们挺过去、有奔头,也会让经济充满生机。
受到冲击的,不只是服务业。受疫情、国际形势变化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等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渡过难关,稳中求进,是很多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不断解决两难甚至多难问题,正是对各级政府行政能力的考验。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背后的政策逻辑十分清晰——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做好疫情防控需要财力物力保障,保就业保民生防风险同样需要发展作支撑。
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既是窗口期、关键期,也是攻坚期、考验期。这个时候,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稳预期是稳增长的重要前提。我们要做好应对困难的充足准备,通过鲜明的政策导向和务实的政策效果,强化预期引导,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企业活力。各类市场主体也要看到,积极的因素在不断增多:疫情管控能力水平逐步提升,一系列稳增长重磅政策密集落地,力度更大、节奏更快、目标更明确。具体到佛山,从年初出台稳增长27条措施,到多次发放消费券,再到增量政策的谋划制定,能出尽出、能用尽用,都展现出保市场主体、稳增长的决心和担当。
困难时候,一项好政策就像一束光,让各类市场主体感受到暖意,增添克难奋进的勇气。更重要的,是把纾困政策尽快落到实处,让市场主体早受益、真解渴。企业的政策获得感,很大程度取决于政策的精准滴灌。无论是对企业的帮扶,还是疫情防控,都需要在精准度上锱铢必较。精准施策,这是高效做好“双统筹”的保障。
企业有了阳光,就会灿烂;少一些压力,就多几分底气。全力抓好稳增长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把真金白银带给企业的同时,也会把企业的活力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发展的韧性和潜力释放出来——这种传导效应的强化,是政企同心同力、同舟共济的生动体现,也是稳住经济、稳中求进的底气所在。
文/佛山日报评论员刘江
实习编辑/陈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