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佛山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重点提到三龙湾科技城以及其辖区内的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季华实验室、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临空经济产业等平台和重点工作。
战鼓催征马蹄急,扬帆奋进正当时。这是佛山跨越万亿GDP门槛以来的又一轮重大发展机遇。作为集全市之力打造的战略性科技产业创新平台,三龙湾科技城已经做好准备。
佛山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加快推进“一区一园一城”建设,把三龙湾科技城打造成为科技创新高地。使命在肩,当前三龙湾正依托自身独有的生态禀赋、产业基础、科研平台等优势,不断强化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吸引人才、技术、项目等更多高端创新创意资源要素集聚,稳步推进佛山临空经济区相关工作,努力成为面向全球的先进制造业创新高地、珠江西岸开放合作标杆、广佛融合发展引领区和高品质岭南水乡之城。
俯瞰佛山新城,环境优美,高楼林立。/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产业新提升
展示佛山智造水平
一周前,三龙湾代表佛山亮相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特设展区推介优质营商环境、携12家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参展,擦亮佛山智造名片,向全球推介佛山优质营商环境。
这是继2021年首次参展世界机器人大会后,三龙湾又一次亮相国家级展会。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国际元素最丰富的机器人领域盛会,世界机器人大会是融合科技与产业、交流研发与应用、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纽带。三龙湾携佛山企业参展,在更广阔的舞台展示佛山智造,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三龙湾作为集全市之力打造的战略性科技产业创新平台,一直以建设佛山和大湾区的科技城为己任,重点聚焦在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新兴产业。
在三龙湾,制造业创新基础雄厚,区域内有1所省实验室、6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9家孵化器、15家众创空间、8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2家高新技术企业。
三龙湾作为佛山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阵地”,目前拥有机器人及相关上下游企业(机构)超过50家,库卡、川崎等世界机器人“巨头”,大族、埃斯顿等国内机器人骨干企业都落户三龙湾。
数据显示,三龙湾内工业机器人产值约占全国市场规模的6%,已初步形成以潭洲会展片区和顺德(北滘)机器人小镇产业园(一期)等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其中,潭洲会展片区2021年机器人产量突破1.7万台,产值翻番达到25亿元,预计2022年产值超过30亿元。预计到2025年,三龙湾机器人及相关上下游企业产值超过2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指出,佛山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大力发展工业设计、金融、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以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为平台打造若干有影响力的会展品牌。支持发展临空经济产业。
而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和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均位于三龙湾科技城。近年来,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全力打造全国工业会展第一品牌,引导佛山本土优势产业展会做大做强,聚力实现以展促产、以展兴城,通过工业会展支持展馆周边园区建设及企业集聚,打造“会展+工业”生态圈。
今年上半年,三龙湾加快科技城规划研究,探索三龙湾科技城发展定位、建设路径,将三龙湾塑造成城市、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城市样本”。
与此同时,三龙湾还统筹推进佛山临空经济区建设,目前在初步划定临空经济区合作园区32平方公里范围的基础上,各项工作已全面铺开。三龙湾统筹重点建设的40个项目进展顺利,龙头行业企业加速布局。
创新再聚集
世界科创资源汇聚佛山
8月25日上午,位于三龙湾科技城的季华实验室再次迎来考察调研队伍,这次是中国航发航材院的研究员们。在实验室,调研组围绕团队建设、平台搭建、项目进展等情况与研究院进行深入交流,分享各自技术路线与科研成果,交流最新思考与心得。
“季华实验室在一些领域的技术路线是具有颠覆性、创新性的。”中国航发航材院研究员、一级专职总师张国庆建议,相关科研团队要瞄准应用需求、拓宽成果应用空间,同时呼吁科研单位及相关企业加强合作,实现基础研究与用户需求的紧密联结。
作为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季华实验室深耕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领域,致力于打造一支扎根佛山的科研队伍、搭建一个国际高端的科研平台、沉淀一批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带动一方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
佛山三龙湾国际人才客厅组织重点行业企业“探秘”季华实验室。图为企业代表团参观季华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佛山日报记者路帅摄
本次印发的《意见》也提出,佛山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创新高地,其中,在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方面,支持佛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意见》支持三龙湾科技城建设,打造珠江口西岸创新极核,加强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对接合作。另外,支持三龙湾科技城内的季华实验室以及位于南海的仙湖实验室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争创一流战略科技创新平台。
在此之前的8月17日,《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也明确提出,广佛两地要沿两市197公里南北边界线,高水平共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其中先导区为“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荔湾海龙”,加快探索试验区边界去行政化,引领带动广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在高水平建设广佛重大创新平台方面,更是多次提到佛山三龙湾科技城,两地要共建广佛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区。
可喜的是,一批科技创新载体已经在三龙湾发展壮大:以季华实验室为例,已经初步形成了博硕士学生、博士后、青年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佛山科技创新“王牌军”。2021年,实验室全职引进佛山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引进双聘院士15名、高层次人才38人、高级职称人员239人,组建并引进高端科研团队共41个,总人员规模达1463人,其中固定人员达906人,全职人员数量占全部省实验室的38%。
此外,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致力建设国际创新转化生物产业孵化中心;香港科技大学(佛山)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约半年时间吸引香港、深圳、广州等地10多个硬核科技项目入驻孵化……
展望未来,三龙湾正以季华实验室、中科院在佛山相关科研院所和合作项目等创新载体为抓手,充分发挥本土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高端人才、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向三龙湾集聚。
服务更精准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上周五,RKW GROUP(爱科琪盛塑料)、TüV南德意志集团位于广州的公司接待了一批佛山访客,他们都是来自佛山制造业、医疗企业、新兴产业代表企业。一天的考察之旅,让参观企业收获满满。
这是佛山三龙湾国际人才客厅联动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大中华区(AHK)开展的“探访百年品质,亲历德式严谨——佛山企业湾区交流行”系列活动。像这样的交流活动,在三龙湾已经成为常态。
自去年12月启用以来,三龙湾国际人才客厅在半年时间里成效显著:围绕人才对接、行业交流、文化融合、政策宣讲、企业对接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搭建资源链接平台,服务本地企业,为各类国际人才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吸引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全面提升三龙湾国际化服务营商环境,助力佛山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
从一开始,三龙湾国际人才客厅定位就有别于传统的政务窗口和人才服务机构,聚焦服务外籍人才和科研人才,以人才的体验和获得感为出发点,为人才办好一件件“关键小事”,推出“一对一”服务品牌,帮助人才融入佛山、舒心生活,工作有为,致力于打通和融合业务咨询、政企沟通、行业交流、社交活动等各项服务,营造人才服务全生态。
6月11日,佛山三龙湾国际人才客厅在顺德龙舟俱乐部乐从训练基地举行“中外才子游龙舟体验”活动。图为队员在开心合影留念。/佛山日报记者周春摄
三龙湾国际人才客厅通过提供搭建空间、专员服务、链接资源三大功能,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来三龙湾和佛山创新创业的体验,为佛山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三龙湾案例。
在交流空间方面,国际人才客厅位于三龙湾科技城信保广场北塔首层,占地约400平方米,设置“服务、展示、交流”三大专区,可满足国际人才沟通交流、会议路演等各类需求。
在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方面,国际人才客厅配备了一支“会外语、懂业务”的专业服务团队,可为外资企业和国际人才提供企业设立、选址落地、人才签证、人才住房、企业发展等全流程专业服务。同时,配备了市民之窗自助终端机等智能化咨询服务设备,可提供企业业务咨询、人才业务咨询和线上预约等服务。
在资源链接方面,三龙湾科技城发挥国际人才客厅的“Hub”功能,利用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平台,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联动,搭建平台和渠道,为外资企业和国际人才提供各类指引和帮助。
可喜的是,在今年6月底举行的佛山市区直单位第七届工作创新大赛决赛上,三龙湾国际人才客厅项目从393个报送项目中突围进入决赛,并在“党建创新”组现场决赛中夺得“三等创新成果奖”(总成绩排名第六名)的好成绩。
展望未来,三龙湾将紧密围绕市委“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及高标准建设“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工作要求,利用好展会、政策、资源、空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强化三龙湾科技城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人才、技术、项目等更多高端创新创意资源要素在佛山集聚。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覃征鹏、丁韫媛、 路帅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