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启,佛山市顺德区学校迎来“焕新季”。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式落成启用,包括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顺德美的学校、杏坛实验初级中学、容桂外国语高黎学校及顺德区英华学校。开学后,顺德区新增11460个学位。
“克莱因蓝”跑道、能观测天气情况的气象站、配备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的功能场室……4所新学校的“硬核”配置,正是《顺德区最美校园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的“让校园成为最美城市地标”的生动写照。
与此同时,在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4所新学校的“软实力”也同步进阶。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顺德美的学校,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48%,985/211学校毕业人数占比55%;在顺德区英华学校,除学科类基础课程之外,学校还设置“科学·人文”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9月新学期开启,容桂外国语高黎学校投入使用。/佛山日报记者丁韫媛摄
构建“校园美学” 智慧教室功能场室齐备
荧幕上,校园电视剧中的景观式校园常成为群众讨论的热点。而这样的高颜值学校,正在顺德落地开花。
走进容桂外国语高黎学校,与教学楼连廊相通的“克莱因蓝”跑道、宽敞明亮的大号教室、柠檬黄色与白色相间的教学楼都能迅速吸引人的视线。
这所学校基于“学校3.0”的设计理念,校园空间利用率较高,总用地面积约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可容纳48个初中班和24个小学班,最大招生规模约3480人。同时,学校还建设了各类高标准功能场室。除传统的历史室、地理室等功能场室外,3D打印室、机器人室、STEAM教育室等一应俱全。
“学校占地面积不大,但我们的教室相对传统教室空间更大一些。”容桂外国语高黎学校校长林海蓉说,教室走廊空间设计打破了整齐划一的格局,形成宽敞、连续、开放通透的一体化空间,可实现户外活动、开放式学习等多种功能。
“我们的第一步,是把这个学校办成‘最牛小镇的最牛小学’。”8月3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顺德美的学校小学部开学典礼上,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说。
在这所学校内,机器人室配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融合教室可做交互性实验,校园电视台具备抠像功能……科技感配置在校园随处可见。
“智慧校园”的建设理念也是顺德区以新技术赋能“最美校园”建设的具体举措。《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顺德将在全区按照高于省、市建设标准建设不少于20所智慧教育标杆学校。
校园硬件的改善,让学生的健康成长得到进一步保障。顺德区英华学校在教室内配备“电子白板一体机+投影仪”以及360度护眼灯。“即便坐在教室两侧的位置,也不用担心因反光而看不清白板。”英华学校办公室主任梁伟说,不拉窗帘的情况下,学生都可以看得清。
此次启用的4所新学校还更加注重体育设施建设。杏坛实验初级中学是杏坛镇第一所配置室内游泳馆的学校,还建有400米标准运动场、体育馆等运动场所;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顺德美的学校则在操场边设立“自助运动屏”,学生可根据系统设定的运动形式开启健身模式,系统可自动评测学生的运动情况。
软件提质升级 设特色课程聘优秀教师
除校园硬件设施外,4所新学校也着重优化课程设置,更新办学理念,推动教师队伍进一步提质。
在顺德区英华学校校长潘运动看来,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学校的课程设置离不开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人”的要素。
顺德区英华学校构建了“可持续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由“九年一贯”国家课程、“三成三齐”德育课程、“科学·人文”实践课程组成。“科学·人文”课程中,科学系列设置“科创、数创、运动健康”3门课程,人文系列设置“国学、国际理解、艺术素养、博物馆”4门课程。
潘运动认为,“可持续教育”是真正意义上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设计的课程,尊重每一个学子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给予他们自由学习、讨论学术的空间;同时替他们搭建起积极实践、个性张扬的舞台,让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杏坛实验中学的“润生教育”办学理念,则恰与其清幽淡雅的岭南水乡校园建筑特点相契合。杏坛实验中学校长曾国徽表示,学校秉承“润人若水,多元共生”的核心价值追求,不断优化办学条件,积极提升校园育人氛围。
“我们将以更自信、更从容的姿态面向未来,把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发展诉求,用三年的时间把学校打造成为社会公认的标杆、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曾国徽说。
新学校建成,师资力量是否有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顺德美的学校开学典礼上介绍,顺德美的学校校长及管理团队均由华东师范大学选派,将与上海华东师范附属小学进行课程资源共享共建,充分利用上海地区成熟的教育资源。数据显示,该校现有教师31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48%,985/211学校毕业人数占比55%。
此外,容桂外国语高黎学校投入使用前,顺德区容桂街道从各学校抽调了一批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聘任了一批学历高、能力强且有活力的青年教师。这批青年教师来自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其中不少获得硕士学位。
事实上,自实施教育“四好”工程以来,顺德区坚定不移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力争将最优的资源给到教育事业。
2022年,顺德新改扩建中小学项目14个,项目建设总投资30亿元,新增学位1.5万个,宿位2万张;新改扩建幼儿园3所,新增幼儿园学位超1500个。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以教育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顺德正用实践书写答案。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丁韫媛 通讯员杨卓颖
编辑丨周师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