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宝最早以“东方魔水”的称号风靡全世界。在股权几经变化之后,现在的健力宝早已脱胎换骨,开始具备了新角色和新特征。在5G数字驱动下,其数字化供应链能够实现降本增效效果,新的子品牌也逐渐赢得了部分市场。健力宝是如何在饮料赛道内卷情况下破局的?记者走进广东健力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力宝”),去体验国民老牌的新篇章。
这就是中国健力宝经典产品墙。
产品矩阵从单一到多元
“无糖产品是一个风向标,意味着市场开始关注健康需要。”健力宝助理总裁赵永刚介绍,健力宝从2017年开始陆续推出了健力宝无糖系列、爱运动系列、花果茶系列、能量饮料系列等。
从最开始关注运动饮料,到后来布局多个饮料系列,背后折射的是饮料行业的细分领域的变化。2019年以来,主打健康的“0糖0脂”汽水在消费市场表现良好,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近50%,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越发关注,健力宝瞄准年轻用户对健康的偏好,在原有运动饮料细分市场基础上,推出健力宝微泡水、健力宝纤维+和超得能,并且推出低糖低卡的果汁茶系列。
新品的研发离不开健力宝近些年在人才团队的布局。2021年,健力宝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达成合作,推出的超得能利用颠覆性创新技术“复合蛋白肽”开辟肽能量饮料行业新赛道。同年,与食品专业顶尖院校江南大学达成合作,成立联合研究中心,聚焦大健康饮料。今年9月,健力宝与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通过“校企联动,研产一体”模式,借助一手的训练数据和分析成果,加速中国健康饮料的研发生产。
赵永刚认为,进入大健康饮品赛道能够符合当下社会对健康活力和美好生活的愿景,而与研究所和院校的合作旨在储备技术并将其运用于未来的产品。
除了加码“健康”领域,健力宝也同时发力“国潮”系列产品。健力宝联合热门IP故宫博物院推出了故宫文化罐、龙凤呈祥瓶、太平有象罐,与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名东方魔力罐等联名产品。
电商数据显示,“国潮”系列产品中,复古经典包装销量远超联名款产品销量。可以看到,尽管健力宝发力多个子系列产品,但是主线不乱,明星产品依旧是健力宝橙蜜味运动碳酸饮料。
营销布局从线下到线上
健力宝首次出圈源于1984年奥运会,拿了首枚中国奥运会金牌的中国代表团喝着健力宝的场景,使得健力宝被誉为“东方魔水”,随后几年销量成指数增长。
“我们要打造新一代的‘东方魔水’。”赵永刚表示,在过去38年的摸索中,健力宝很熟悉目标消费市场,这一次为了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健力宝用两年时间扩展了近50万家门店。
线上部分,健力宝从2016年起入驻天猫和京东超市,此外,抖音、拼多多等也成为健力宝同步开展的线上平台。在健力宝的GTM馆里,更是有一个直播间用来“带货”,涉足近年来最热门的“直播电商”领域。
除了产品,营销布局也包含品牌IP的二次创造。健力宝的周边产品及联名产品也是“潮男潮女”的心头好。
“很多年轻人问我,可不可以借我的帽子拍照。”赵永刚介绍,今年7月去重庆玩的时候,景区很多人看到自己戴的健力宝周边“渔夫帽”想要借走拍照,甚至购买。这样的周边产品,健力宝的品牌馆里还有很多。运动水壶、帆布包、T恤,甚至自行车和饼干,都成为很多人向往的时尚单品。
“我们的品牌和新零售团队也在规划,希望把周边产品拉入销售渠道。”赵永刚表示,这些周边目前主要以赠送为主,线上售卖渠道正在逐步规划。
在健力宝GTM馆内,搭建有直播间用于带货。
供应链从自动化到数字化
面对众说纷纭的代工项目,健力宝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做出回应。赵永刚并不避讳,他说做代工也是一种策略,能够为企业输血的同时学习一些成功产品的经验。
赵永刚举了一个例子,在和某企业合作时,健力宝发现合作企业的响应速度、决策速度很高效,健力宝在合作中也收获了这样的经验并将其运用在系统架构和内部管理当中,“今年开始流程再造,将总部的权责下放给一线的主管,让其能够快速应对和处理事件。”
系统来看,健力宝进行的数字化改造更为全面。健力宝CCR(中央控制室)的大屏通过5G和IOT平台技术对MES(制造执行系统)、6S、TMS(运输管理系统)、生产车间运营情况等进行数据分析集成,通过驾驶舱运营技术来实现大屏展示。
“我们的原料情况能够实时追踪,原先用人力进行记录可能会面临数据的延时和原料的浪费,但是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同样,对于员工来说,进行数字化“转变”也能够更好降本增效。
赵永刚说,一名负责工厂生产管理的员工,数字化前需要巡厂,每天至少走2万步,当所有数据、监控都集中在6S平台和CCR中央控制室之后,他不仅不需要那么辛苦,还提高了业绩。
不过,对于健力宝这类流程化企业来讲,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改造是有难度的,销售前端很难预测市场订单,因此会对仓库的周转率、原料的备货产生影响。尽管如此,健力宝依旧能够达到50%以上的产供销协调。
“第一个是供应链数字化,第二是数字营销,第三是数据平台,第四是智能制造,第五是基础架构建设。”赵永刚说,2023年第Ⅰ期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结束后,将会实现前、中、后三台的链接。
“目前一些数智化改造还在三水工厂试点,成熟之后会推向全国的4家工厂。最终我们要在2030年要打造零碳工厂。”赵永刚说。
文丨佛山日报见习记者王志敏
图丨佛山日报记者陈意威
见习编辑丨冼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