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佛山地铁3号线,体验正宗粤式美食文化。5月15日,在佛山地铁三号线首通段,禅城区供销合作联社旗下8家懿嘉知煮预制菜专门店(湾华店、季华六路店、欢乐海岸店,顺德一中店、东乐路店、大良钟楼店、环市北店、广教店)正式开业,实现了预制菜与地铁的跨界融合。
品类内容丰富
市民点赞预制菜方便美味
开业当日,别具佛山特色的广式养生炖汤、品类繁多的中西各式小吃茶点、乃至各种家庭常用的主食和调料,琳琅满目的预制菜集中亮相佛山地铁三号线。买了这些预制菜,回去只需简单加热处理,即可让不懂厨艺的市民,也能做出大厨的既视感。

懿嘉知煮预制菜湾华店。/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任志耀摄
记者在懿嘉知煮预制菜湾华店现场看到,门店产品主要包括主食(米面类冷冻产品)、汤品(广府炖汤、养生汤品)、家常菜(鱼虾肉类速冻菜肴)、点心(中式茶点、西式点心)、其它(调味品、油米、酒水饮料、特色手信、农产品、帮扶产品),品类内容十分丰富,受到不少市民青睐。
“我刚在现场试吃了金汤佛跳墙、顺德拆鱼羹、鳗鱼炒饭这几个预制菜,味道都不错。”之前没尝过预制菜的市民罗伯,在试吃后感觉良好,当场买下胡椒猪肚炖鸡汤、顺德拆鱼羹等预制菜。他表示这些产品价钱可以接受,自己上了年纪平时煮东西不方便,现在有了预制菜吃饭就轻松很多。
“在地铁开设门店是预制菜零售领域的一次创新性的尝试和突破,能够为匆忙的上班族提供便利餐食需求。”懿嘉知煮CEO刘丹表示,企业在产品内容方面一直以打造“一日五餐”消费场景为宗旨,提供全品类预制菜销售场景,让消费者在懿嘉知煮门店里可以选择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满足多种煮食需求。
除了预制菜之外,产自禅城区都市“微农业”项目的水果小青瓜、苦瓜、节瓜等新鲜蔬果,以及佛山供销系统出产的优质豆芽,也首次公开亮相。
去年以来,禅城区供销合作联社立足中心城区,利用天台和阳台等闲置空间,通过“农业上楼”创新模式推进都市“微农业”发展,在南庄镇东村村、石湾镇街道番村村等地打造了规模超过3500平方米的天台农场,取得了显著成效。
打通销售渠道
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中心城区发展需要,利用靠近消费市场优势,不断优化供销流动服务,打造向城市供销社创新转型样本。”禅城区供销合作联社主任蔡健垣表示,今年,区供销社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立足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渠道和资源优势,主动擦亮“供销”金字招牌,服务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大局。
据介绍,预制菜及半成品净菜可以显著减少生鲜农产品多层流通、搬运过程中的损耗,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便捷的美食解决方案,也能大大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预制菜一头连接产地田间地头,一头连接市场餐桌,是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有效手段。

预制菜品种丰富,选择多样。/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任志耀摄
一直以来,禅城土地资源有限,人口比较密集,是农产品主销区。去年以来,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禅城区供销合作社响应各级党委政府号召,联手知名企业,进一步融合预制菜一、二、三产业发展,并以禅城区为发展重点,大力拓展预制菜销售流通业务,进一步推动发展佛山预制菜产业集合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禅城区供销合作社坚持社助农为农,充分利用供销系统对接一产资源,尤其是发展都市微农业种植优质农产品。同时,区供销社在与企业合作中注重源头把控,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企业优势积极打通销售流通渠道,整合各方资源开拓预制菜新的销售模式,促进禅城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禅城区供销社将发挥中心城区农产品主销区集散地的优势,融合周边预制菜一、二产业,以人流聚集点为导向,铺设预制菜连锁门店,门店类型涵盖无人零售店、批发店、美食店、餐饮店。同时,以禅城为支点,打通粤港澳大湾区预制菜销售渠道。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任志耀 通讯员黄慧慧
编辑丨朱韵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