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记者从佛山市水利局获悉,广东省水利厅日前通报了对全省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标准化建设阶段性评估结果,佛山市总分100.9分,获得全省唯一优秀等次。
评估结果显示,佛山市在市级、县级、镇级标准化评估中均排名第一,其中,作为我市试点区,禅城区在县级评估中获得全省唯一“优秀”等次;高明区荷城街道获得镇级标准化建设评估“良好”等次(该项无优秀等次)。
洪水有哪些类型?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为突出,每年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各类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总损失的70%。因此,水旱灾害防御事关发展大局、事关民生福祉。
2022年汛期,我省暴雨洪水频发重发,西江、北江、韩江发生7次编号洪水,特别是北江流域出现超100年一遇特大洪水。
2022年“龙舟水”期间(5月21日至6月21日),珠江流域平均降雨量为477.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4%,为1951年以来第2多。
其间,佛山市水利局统筹调度指挥,各级水利部门协同作战,密切与相关部门会商研判,紧盯水文气象预警信息,充分发挥防御专家技术参谋作用,科学调度芦苞、西南、沙口水闸等西江、北江沿线重要水工程进行分洪,综合调度沧江水利枢纽水闸、泵站,有效降低西江、北江以及高明河洪水水位。
据统计,在2022年水旱灾害防御过程中,市水利局共派出87个工作组、16个专家组、28支抢险队伍赶赴一线,有效处置28个各类大小险情,成功防御了八次暴雨、洪水、台风灾害,包括“5·10”强降雨、“6·8”和“6·14”龙舟水、“7·2”台风“暹芭”强降雨等主要汛情,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资料图:2022年龙舟水期间,三水区芦苞水闸在分洪。
“这些工作成效与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标准化建设密不可分。”佛山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该体系标准化建设,我市初步建成反应敏捷、协同有序、运转高效的联动机制,做到快速响应、科学处置、有效应对,全面畅顺了省市县镇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链条;通过科学预警、部门协作,以水安全保障需求引领,我市初步构建起气象、洪水、城市排涝、山洪灾害、干旱等监测预警体系,以服务和支撑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同时,通过模型预演、方案编制、预案完善,夯实水旱灾害防御指挥决策基础;通过完备物资、政企共建、专家参谋等,完善了落实抢险保障体系标准化建设内容。
资料图:获得2021-2022年度“大禹奖”的南海区西樵镇山根水利枢纽工程。
据悉,为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广东省水利厅于2022年1月启动全省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我省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平。市水利局随即印发《佛山市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及建设指引,要求建成“组织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反应快速、应对有序、减灾有效”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并从指挥调度、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抢险保障等“四大体系”共18个方面,对63项建设任务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涵盖一市五区、32个镇街以及8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等46个建设单位。
资料图:获得2021-2022年度“大禹奖”的禅城区奇槎泵站工程。
截至2022年6月底前,禅城区以及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南海区桂城街道、顺德区陈村镇、高明区荷城街道、三水区白坭镇全面完成水旱灾害防御标准化体系试点建设工作,其余40个非试点建设主体于同年11月提前完成建设工作。为保障建设质量,市水利局加大对全市各级标准化建设成果的抽查检查力度,及时反馈整改,全面提升我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据悉,佛山市水利局将推动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标准化建设成果转化,实现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为全省水旱灾害防御标准化建设打造佛山样本,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谈飞洋 通讯员何跃斌
编辑丨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