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魏君子:“黄飞鸿”也要与时俱进|功夫电影周大咖专访

2023中国·佛山大湾区功夫电影周系列活动之主题论坛将于11月5日在佛山东平保利洲际酒店举行。论坛将以“数智化给功夫电影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影视产业发展与衍生产业开发”及“功夫电影内容创新与湾区影业发展”为三大主题,邀请一众名导演及影视行业专家对话交流。论坛前,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专访各参会嘉宾,为佛山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魏君子

影评人、制片人、纪录片导演。

2006年迄今相继出版《香港电影演义》《武侠大宗师:张彻》《香港电影史记》等电影史评专著。2013年投身电影创制领域,出品、编剧、制作院线电影《奇门遁甲》(徐克监制、袁和平导演)。2021年导演纪录片《龙虎武师》上映,讲述香港动作电影人拼搏求变对抗好莱坞进而影响世界的血泪往事。

近年成立轻刀快马影业,主打动作类型赛道, 武侠片《目中无人》和警匪片《东北警察故事》系列均取得良好的口碑和收益。

问:魏君子老师从2006年相继出版了多部电影史评著作,其中不少与武侠、功夫电影有关。以您的观察和思考,过去十多年间国内武侠或功夫电影有何变化趋势?

答:行内人一致认同,功夫电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香港发端,到了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逐渐形成了成龙、洪金宝、刘家良、袁和平四大家班,于九十年代开疆辟土进军海外,造就了华语功夫电影的高光时刻。千禧年后这些以香港武指为班底的功夫电影呈现“两面开花”的态势,一边继续在海外发光发热,一边在国内北上;而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也开始创作功夫元素的电影。用血肉之躯拼出名堂的武打巨星为功夫电影带来了不俗的票房收入,仰赖武打巨星也成为了功夫电影的最大特点。弊端则是千禧年后国内老一辈的武指、动作演员,尤其是香港班底的相继老去,青黄不接,年轻一代的动作演员尚未能撑得住场面,国内功夫电影要想再攀高峰,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

魏君子导演的纪录片《龙虎武师》,讲述香港动作电影人拼搏求变的往事。

问:您认为佛山在发展电影产业时,应如何与香港合作,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答:香港电影有很多经验值得佛山学习,而佛山作为功夫名城,有丰富的“练家子”人才队伍,若能香港经验加上佛山武术人才,相信一定能擦出新的火花。如何通过合作守正创新,我有几点建议:一是要做出功夫电影的类型化,让电影既紧跟大众审美,又赋予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斩获口碑和票房的双份“成绩单”;二是要做出功夫电影的本土化,同样是警察故事,香港的和东北的是完全两种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叙事手法。同样佛山的功夫故事就要在本土落地,争取获得本土观众的共鸣;三是要做出系列化,一旦打响了名堂要迅速往IP化系列化方向延伸发展,挖掘潜在的内容价值和商业价值。

问:过去佛山曾诞生了不少功夫巨星,如叶问、黄飞鸿、李小龙,立足新时代及新的文化审美,您认为佛山应该打造一个怎样的功夫人物或功夫形象?

答:没有过时的题材,只有过时的叙事方式,即便是黄飞鸿李小龙,只要与时俱进地结合当下观众特征、时代情绪去进行二次创作,就是新的故事、新的人物。上世纪五十年代关德兴饰演的黄飞鸿,是一个封建大家长的姿态;到了七十年代,很多年轻观众把到影院看电影当做潮流,刘家良、成龙饰演的少年黄飞鸿就是切合了当时影迷的口味,以调皮捣蛋、少年顽劣的形象出现;再到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浪潮席卷,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由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就具备了国际视野,心怀家国。而到了近几年,叶问这个历史人物也被甄子丹“演活了”,他一改过去功夫人物拳打脚踢的固有印象,回归到家庭回到了妻子身边,这也是如今社会的风向所指。不管哪个人物,只要契合当下,就会有新的电影美学诞生。

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

问:佛山拥有博大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如粤剧、醒狮、陶瓷、美食等,在打造新的功夫形象的同时,您认为佛山应如何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电影中,向世界推介佛山?

答:电影确实是城市最大的广告。过去一代代电影人把黄飞鸿、李小龙搬上荧幕,让很多影迷初闻佛山。现在《白蛇传·情》《雄狮少年》等优秀的岭南电影,也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佛山,不一样的岭南文化。对于创作者来说,最希望的是这些文化能一直传承繁荣下去,创作灵感自然源源不断。我最近也在筹备拍摄一部岭南功夫电影,希望能通过一些新的角度,新的场景,将岭南文化和功夫很好地融合起来。

最后请魏君子老师为2023中国·佛山大湾区功夫电影周送上几句寄语或期待。

魏君子:岭南文化+功夫名城,这是佛山电影创作得天独厚的资源和选题。祝愿佛山功夫电影周越办越好,也希望我能每年都带上新作品来走走、来学习。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宁静

编辑丨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