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佛山秋色乡饮酒礼11月4日在祖庙举行

以“品味佛山·秋醉岭南”为主题的“2023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拉开序幕,作为活动七大板块之一的乡饮酒礼,将于11月4日晚在祖庙举行。

乡饮酒礼是中国古代盛行的一种礼制,佛山作为广府文化重镇,拥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乡饮酒礼”之风广为盛行。祖庙乡饮酒礼据说已延续近600年时间。那么,谁有资格参加祖庙乡饮酒礼?旧时乡饮酒礼的当代社会价值何在?

祖庙乡饮酒礼资料图。

乡饮起源:身份的彰示

“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实行了两千多年的一种以宾贤、敬老、无讼为宗旨,融合礼教、乐教、诗教于一体的礼仪制度。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了旧时祖庙举行“乡饮酒礼”的盛况:设馔于灵应祠之后楼及崇正社学,以年最高者位专席,地方官授爵,余以齿序,乐奏堂下,酬酢如仪。

虽然,在中国各地,乡饮酒礼历史渊源久远。但明清时期,乡饮一般是县一级的行政机关组织举办的,佛山镇在明清时只是南海县辖的一个乡级单位,为何也会举办乡饮活动?

“这与佛山的一段历史有关。”佛山市祖庙博物馆馆藏研究部主任黄韵诗说,明代景泰初年,朝廷为了表彰佛山乡老冼灏通、霍佛儿等22人组织乡民抵御黄萧养有功,敕封季华乡为“忠义乡”,在祖庙建“灵应”牌坊、忠义流芳祠褒奖。于是,开始有了由尊贤敬老而设立的忠义乡乡饮活动。

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乡饮酒礼,岁以十一月良日举行。年在七十以上皆得与席。……复序其爵里榜之两庑,士大夫亦以得与斯燕为荣。无国老、庶老之分,乡党上齿,厥风已古。”可见,参加佛山乡饮酒礼仪式的人,年龄在七十岁以上,乡饮酒礼不单纯是一种祭祀仪式,也是对身份的彰显,同时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敬老的文化情结。

民国《佛山忠义乡志》中有乡饮酒礼的详细记载。

历史变迁:土著与侨寓和谐共荣

作为一种礼仪,“乡饮酒礼”有着严格复杂的程序其主要仪节包括谋宾、迎宾、献宾、乐宾、旅酬、无算爵(乐)、宾返拜等,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对宾客的尊敬与礼遇。

最开始,参加佛山乡饮酒礼仪式的,都是佛山土著老人,他们不仅可以到祖庙祭祀后参加宴饮,还可以领到祭祀北帝所颁的胙福。由于保卫佛山,士绅耆老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佛山对于有威望的老人格外敬重,在乡饮酒礼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然而,明清时期的佛山已经是工商业重镇,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和天下四大聚之一,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各行各业人员众多,无论土著人士或侨寓人士(即外地迁入侨居佛山者),都对佛山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据记载,乾隆以前,乡饮酒礼曾是八图土著才具有资格参加的仪式。因侨寓的反对,乾隆四年(1739)乡饮酒礼被官府禁示,随后里排颁胙也被禁止,以后乡饮有60年没有举行。嘉庆四年(1799)两广总督批准佛山“复乡饮酒礼,颁耆胙”,规定无论土著、侨寓,只要身家清白,是持躬端谨之人(即为人端正谨慎),年龄在70岁以上,都可以报名参加赴宴,还可以接受官员颁发之昨福(烧肉)。乡饮当天,以乡中年高有德行的人充当正宾,以作乡人榜样。

佛山民俗专家、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副主任关宏在其著作《佛山秋色民俗》中提到,清末“每年举办一次‘乡饮’宴会,地点在祖庙戏台万福台前的大天阶,参加者则是年满六十岁的男性。 

佛山画家笔下的祖庙乡饮酒礼盛况。

再樽新酒:提升佛山城市的凝聚力

有史记载的古代佛山最后一次乡饮活动在光绪末年,当时共有2000多人参加,坐了400席。

2012年,在祖庙百年大修竣工之时,作为佛山秋色前奏部分,消失近百年的“乡饮酒礼”重现祖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共鸣。

时至今日,乡饮酒礼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进行了仪式的简化。记者了解到,今年11月4日下午6:00开始,乡饮酒礼将在祖庙举行,仪式包括上酒、开酒、祝酒、乡饮欢聚和颁胙等。宴请嘉宾则包括海外友人、侨领、台港澳乡亲、非遗项目文化交流城市嘉宾、耆老贤达等社会各界代表约500人参加。

对此,关宏认为,乡饮酒礼的举办,极大地促进了佛山乡亲、各界人士以及各地远方人士的和谐关系,这种重礼教、促友善的活动,展示了佛山礼仪之乡的人文风情。

“如今,在传统的仪式中,乡饮酒礼的内涵与精神得到了丰富和拓展。”在黄韵诗看来,当下的乡饮酒礼,并非简单的“复古”,不仅宣扬尊老敬贤、慈善仁爱的社会美德,还搭建起联络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国际友人以及社会各界情谊的桥梁,推动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有利于营造欢乐幸福美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提升佛山城市的凝聚力。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红玲

编辑丨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