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棵蓝莓树成片生长,一朵朵蓝莓花洁白透亮,一串串蓝莓果圆润饱满……走进位于南海区里水镇和顺瑶头村的智旭农业蓝莓产业园,眼前这片丰收的景象,是里水镇深入推行“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写照。

位于里水镇的智旭农业蓝莓产业园,预计12月中旬上市第一批蓝莓。里水拥有农地面积近7.65万亩,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农业。
自启动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里水以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镇域样本为目标,坚持“环境共美、产业共融、家园共管、服务共享”导向,探索出一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近日,里水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赤山村、流潮村入选首批典型村,实现“百千万工程”开局起势、开局见效。
“实施‘百千万工程’,要从两个维度来思考,一是如何做好联城带村,二是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里水镇党委书记黄伟明表示,接下来,里水将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高标准打造底色更亮、成色更足、特色更鲜明的典型镇。
发展为要
推动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
11月27日,记者来到智旭农业蓝莓产业园,工作人员正在观察蓝莓树的供水滴管,让树苗保持充足的水分,为上市做好准备。
“我们这一批果是改良了甜度和果香的新品种,营养价值高。第一批果预计半个月后上市,已全部被预订,供不应求。” 佛山智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锦强介绍,该产业园投入仅一年就有了理想的产出,预计亩产达3000斤,每斤可卖近百元。

位于里水镇的智旭农业蓝莓产业园,预计12月中旬上市第一批蓝莓。里水拥有农地面积近7.65万亩,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农业。
该园区是里水近来引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陈日远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蓝莓品质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作为传统农业大镇,里水拥有农地面积近7.65万亩,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农业。
近两年,里水集约农地1.12万亩,引入现代农业项目14个;聚焦“种业+”,鸿景、灏岚等企业探索出一批大豆、蓝莓新品种;深耕特色品牌,百合花、蝴蝶兰等花卉种植面积达4.5万亩,观赏鱼养殖达2000亩,形成“花卉研发+产销”“水产养殖+加工”“蔬果粮食生产+加工+采摘”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
离开蓝莓产业园,沿着官和路驱车约7分钟,便到达德珑磁电公司上市总部及高端制造基地(以下简称“德珑”)项目。 作为里水电子信息产业的强链项目,德珑项目占地45亩,总投资10亿元,旨在打造智能传感器、MCU和磁元件等产品研发、生产及上市公司总部基地。
在德珑项目工地,3台桩机正进行预应力管桩的静压施工。 “项目一期预计在明年10月完工,2025年投产。”在德珑项目现场,业主代表马允南介绍,当初选择落户里水,正是看中了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当地政府也提供了很好的优惠政策和企业服务。
实施“百千万工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重要支撑。秉持这一理念,里水制定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拼经济五十条举措,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区域均衡发展。
得益于此,里水不断夯实制造业当家基础:形成新型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家电、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配件等六大产业集群;仝小林院士工作站落户里水;工业企业总量突破8000家,规上工业企业695家。
文旅产业也实现了精品化发展。里水积极融入“水上南海”战略,启动“里水花月夜”实景夜游项目,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将景区嵌入整个里水,融合农业、文化、旅游和工业,如将一产南海花博园打造成重要景点,在二产企业开设产业博物馆。
在黄伟明看来,里水地处广佛交界,区位优势优越,“如何链接广州的资源和发展动力,融入禅桂组团和佛山中心城区,将是我们实施‘百千万工程’中的重点”。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乡镇是城市和乡村的连接点,发挥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关键。这其中,人地关系是最为基础的一对关系。
11月24日,里水逢涌村占地50亩的原南发铸造厂正式开拆。该村邻近广州花都,改革开放后,工业飞速发展,厂企数量达250多家。但由于粗放式发展,逢涌村土地利用碎片化,收益低,安全隐患大等问题逐渐凸显。
“这是逢涌村生态和经济效益双提升的机会,必须牢牢抓住,我们村才能够发展得更好。”逢涌村党委书记邹庆祥表示。逢涌村低效建设用地复垦复绿项目是南海区首个运用“地券+房券+绿券”组合于一体改造的项目。改造后,这块土地将进行复垦复绿,村民也将获得合法物业,租金从原来不足50万元提升到每年360万元。

里水河畔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近年来,里水以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镇域样本为目标,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陈家俊摄
这样的事例在里水并非个例。不久前,佛山首个以社会资本角色投资参与耕地保护和耕地恢复建设项目——华穗耘谷现代农业园项目迎来千亩稻谷丰收。通过土地整合集约利用,这片土地租金从1050元/年·亩提高到3700元/年·亩,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展以来,里水第一时间成立了指挥部,充分发挥镇党委书记、镇长的挂帅作用,组建一支敢闯敢干的“里水突击队”。在“三券”政策加持下,里水聚力破题腾退难题,多项工作创下南海区第一:在全区首发镇级地券、房券实施细则,作为首批镇街获得南海区“绿券”凭证,打造出全区首个集地券、绿券、房券于一体的腾退项目等。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里水帮村居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安全账,空间发展布局不断优化。截至目前,里水已累计完成低效建设用地腾退1165亩,获得建设用地指标329亩。
在黄伟明看来,城镇、农村要发展,必须解决土地要素问题,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抓手,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和动力。
党建引领
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百千万工程”服务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干部。只有把全镇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坚强有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各项事业发展。
为此,里水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家园管治从“要我做”变为“一起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精心搭建党组织战斗力指数考评体系,围绕组织锻造力、发展推动力、基层治理力、风尚引领力和急难攻坚力五个维度,推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
党组织战斗力指数考评体系的实施,就为瑶头村带来了巨大变化。瑶头村地处里水西北部。农业是该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该村曾因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在2022年的党组织战斗力指数综合考评中失分较多。
瑶头村党委第一书记张权介绍,在镇的全力支持下,瑶头村多次召开经济社党支部会议,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一起出谋划策。通过村“两委”带动、党员干部带头、志愿者村民参与,瑶头村今年掀起了多轮人居环境整治浪潮。如今,瑶头村村容村貌实现大变样,在市、区的人居环境整治考核中排名靠前。
此外,里水还充分发挥直联团队、村居干部、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三清理整治等主题活动,有效推动了干部队伍作风转变,规范了村社治理服务权责,激发了基层治理新动能。

10月,里水和广州白云区金沙街道举办足球赛。今年,里水提出了“文化东进”理念,以文体活动为切入点,促进广佛市民在工作、生活和文化上的融合。
除了强化基层战斗力,文化的力量亦不容忽视。今年里水提出了“文化东进”理念,以文化体育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党建引领发动社会各方参与,促进广佛市民交流,充分发挥文化助推社会治理功能,实现工作、生活和文化上的融合。如今年将里水文化发展中心迁至镇东部的金沙洲片区;在10月与广州白云区金沙街道共同举办广佛“青创城杯”足球邀请赛。
实施“百千万工程”,还需要进一步激发“镇能量”。接下来,里水还将以“一轴一带六片区”优化空间结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一轴”指以广佛青创城、里水城区、里湖新城构建起东西向的城市发展轴;“一带”指以一环高速为脉,构建沿线24平方公里的科创产业带;“六片区”指以六个主题鲜明、聚集有效的特色产业片区全面提升里水148平方公里全域的发展质量。
书记专访

里水镇党委书记黄伟明。
记者:里水作为南海区唯一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名单的镇,您觉得里水为什么出圈?
黄伟明:里水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与广州接壤长达33公里,坐拥广佛两地资源辐射。其次,里水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产业门类丰富。此外,里水有优美的人居环境,通过全域旅游,可打造更多好玩景区,实现农业、文化、旅游、工业融合发展,同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水环境治理,让城乡环境实现华丽转身。
记者:里水将如何突破现阶段存在的弱项和短板?
黄伟明:针对对外交通联络不畅,里水镇将发挥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加快碧江大桥、沉香大桥、桂澜路北延线、幸福大道等交通项目建设,加强区域之间的快速连接。目前全镇共有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其中集体建设用地就占了19平方公里,相对而言,集体建设用地产出效率不及国有用地高。此外,里水产业门类虽多,但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对此里水将大力引进科技团队、科技项目,打造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提升整个里水产业的发展张力。
记者:接下来,里水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推进“百千万工程”?
黄伟明:里水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突出重构空间格局,以“一轴一带六片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突出科创驱动发展,把资源、力量、人才都集中到一环数字科创产业带,让这条长15公里的科创产业带成为人才、项目、资金高度聚集的桥头堡,有效连接广佛青创城和里水城区。突出一二三产业从协调走向融合,目前里水一产三产融合做得较好,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态势喜人,二产三产融合也取得不错成效,未来将进一步探索一产和二产的有机融合。突出“文化东进”促进社区融合,以文体活动为切入点,促进广佛市民交流,强化基层治理。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俏婷 通讯员郭璀、廖玟婷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樊继成、黎俏婷、林俊鹏(署名除外)
编辑/黄昭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