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滑雪如何安全“上道”?专家提醒→

不少人吐槽:“雪道的尽头是骨科。”尽管这种说法纯属调侃,但滑雪的确存在摔倒受伤的风险。为此,专家提醒,滑雪时一定要注意做好保护,预防摔伤。

学会“正确”摔倒是滑雪第一课

佛山市中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赵立连表示,滑雪受伤患者中,损伤类型多集中在膝关节韧带断裂和骨挫伤。

其中,膝关节损伤多是由于急剧摔倒、急转弯时暴力扭转,或直接撞伤造成的膝关节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半月板等损伤。

因此,广大滑雪爱好者除了选择配有整套安全防护、救援设施的专业滑雪场,学会主动、安全地摔倒是滑雪的第一课。

赵立连提醒,滑雪中摔倒无可避免,当无法控制速度或重心不稳时应主动“放弃挣扎”,选择向一侧倒下或者向后仰,用面积较大的后背部分散冲击力,避免造成更严重的急性损伤。

同时,滑雪并非只要有雪就能开展,天气和场地对于滑雪安全有非常关键的影响。为此,滑雪前一定要关注天气,不要在大风、雨雪、低能见度的天气滑雪。另一方面,下雪天气伴随的升温也会影响雪道的温度和雪质,即便是对场地非常熟悉的滑雪者也有可能因此失误。雨雪天气下能见度较低,不利于辨别位置,对高速滑行的滑雪者来说非常危险。

此外,雪的品质状态对滑雪者的安全也有较大影响。黏稠度较高的雪花状雪,对滑雪者来说安全性较高;冰状雪则因其雪质坚硬,雪板不易切入操作,导致滑行速度快,刹停距离长,容易失控受伤。

因此,在冰状雪道上滑行时,滑雪者更应注意控制速度,增大与其他滑雪者的间距,保证自身及他人的安全。

赵立连建议,滑雪时应尽量结伴而行,不要前往野雪道或野雪区。与人同行时可相互照应,提高救援效率。

预防受伤注意这些要点

由于日常较少滑雪,不少人滑雪时,可能会认为准备简单装备应付使用即可。事实上,滑雪专业装备不仅影响滑雪者在雪道上的表现,还关乎他们的人身安全。

赵立连指出,滑雪运动一般在风力较大的寒冷环境中开展,专业的滑雪服和滑雪裤具有防风、防水和保暖的作用,可以减少滑雪者冻伤等情况发生。

冻伤失温是冰雪运动中经常出现的健康问题。许多初学者仅穿着普通羽绒服及裤子就踏上雪道,不慎摔倒受伤后衣物被浸湿,很容易造成人体温度过低。

赵立连提醒,一旦出现低体温,千万不要大范围揉搓皮肤,避免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体温下降。正确的做法是用毛巾裹住身体、擦干身上的水,再换上洁净的备用衣物。轻微走动也可以帮助体温回升。

初级滑雪者摔跤次数更频繁,可以准备一个“小乌龟”护臀,提高滑雪的体验感。但这种护臀只适合初学者在平地或坡度较低的雪道上练习,不能作为高阶高难度雪道的专业护具。

此外,运动前的热身及准备活动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很强,可以提高肌肉温度、拉长肌纤维、增加关节灵活度,提高身体各器官组织的功能,使人体更快、更平稳地进入运动状态,降低运动伤害事故出现的概率。

为适应滑雪的快节奏,滑雪爱好者平时可加强心肺功能和肌肉锻炼。如通过跳绳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增强腰腹核心肌群力量;进行陆地模仿训练来熟悉滑雪的基本动作;多做开合跳、深蹲等动作锻炼下肢力量等。

初学者则建议在专业指导下学习,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雪道,掌握基本技巧后再独自滑行。

赵立连提醒,滑雪过程中受伤后不要立即起身,应先排查头颈是否有不适,如头晕、恶心、一过性意识障碍、上肢或下肢感觉麻木。活动困难时,应向雪场的医务人员求助,尽快就医。

在初步排除了头颈部损伤后,为避免与其他滑雪者相撞,伤者应尽量移动至雪道两侧安全地带。按照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处的“RICE”创伤紧急处理原则进行初步自救后,尽快到附近医院就诊,接受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炜健 通讯员傅楚滢、张键怡

编辑丨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