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报告指出,佛山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发展家底愈发厚实,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动力加速释放,完全有条件有信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我们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强化“经济大市真正挑起大梁”的使命担当,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出业绩、闯出新路。
1 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牢牢稳住经济大盘
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安排省、市重点项目投资不少于1200亿元
●加快推动近年新招引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现有项目增资扩产,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2.5%
●力争基础设施投资超700亿元
推动消费扩容升级
●打造一批聚人气、促消费的“节”
●支持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
●繁荣夜间经济
●便利优质工业品下乡和鲜活农产品进城
●创建全国放心消费示范城市
深入推进“五外联动”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鼓励发展“佛山总部+海外制造基地”模式
●支持外贸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高标准建设佛山综合保税区
2 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建设制造强市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
●引进一批能级高、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
●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地扎根发展
●全力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高起点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
●强化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集约化建设、专业化运营
●以“工改工”为主推进老旧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
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积极推进家电、陶瓷、家具等优势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实施新一轮工业技改
●更大力度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65%
●争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
●高质量建设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深化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
●规范发展直播电商经济
●大力发展养老育幼、健康服务、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
3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应用型科技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高标准建设“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
●力争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小巨人”企业34家
●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新(改、扩)建中小学16所、幼儿园18所,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3.3万个
●持续推动普通高中高水平多样特色发展
●支持佛科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推动“2+N”人才政策体系落地见效
●加快培育引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高技能人才等十类人才,力争新增科技领军人才50名
●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
●完善全方位、定制化人才服务
4 坚持对标“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加快推动互联互通互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凸显佛山力量
加强湾区城市联动发展
●积极推进广州都市圈建设,加快广佛全域同城化
●推进“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
●加强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战略互动
●努力把佛山打造成为优质企业和项目布局大湾区的重要投资目的地
深化与港澳全方位合作
●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
●加快建设香港(佛山)科创转化合作区
●加强与澳门中医药协同创新和产业化合作
●提质建设三龙湾科技城、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等合作平台
●建好用好佛山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
提升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加快建设地铁4号线,3号线在建段分步开通运营,广佛南环力争开通初期运营
●加快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北延线等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开工建设
●推进佛山港综合改造提升行动、顺德水道航道扩能升级工程
5 坚持深化改革不停顿,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着力破难题增活力提质效
持续滚动优化营商环境
●滚动更新“益晒你”行动方案
●深入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让更多事项实现“掌上办”“智能办”
●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创新发展
●深入实施涉企“综合查一次”和“执法观察期”制度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深化土地综合整治改革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做好机构改革工作
●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三走”工作
●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
●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实施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工程
6 坚持强化统筹协调,全面落实“百千万工程”十大行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大力实施北向战略、西进计划
●推进典型区、镇、村选树培育工作
●“一镇一策”支持桂城、祖庙、大良、荷城等镇街冲刺“千亿镇街”
●加快培育打造更多“亿元村居”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做好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
●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品质提升“十件实事”
●建立城市家具统筹管理机制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3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都市现代农业引领行动
●实施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持续推进“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7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绿美佛山
提升生态绿化品质
●优化林分1.7万亩、抚育森林1.1万亩、新造林1.4万亩
●统筹“岛、岸、路、桥、山、园”重要节点生态建设
●加快推进48个江心岛绿化美化彩化
●新建碧道120公里,再启动20个秀丽湖库建设
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深入推进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水
●整治农村黑臭水体55条
●加快建设工业园“污水零直排区”
●深化以臭氧防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控体系
●全域建设“无废城市”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深入实施“碳达峰十三大行动”
●规划建设一批绿色低碳循环的3.0版现代化园区
●支持工业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
8 坚持文化自信自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光彩
大力弘扬“十大传统文化”
●深入挖掘粤剧、功夫、龙舟、龙狮、陶艺、工匠、美食、秋色、祖庙、忠义等“十大传统文化”内涵
●推动传统文化元素与节庆活动、文旅消费、产品开发和营销等有机结合
●统筹保护活化古建筑群落
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培育壮大创意设计、影视传媒、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产业
●开发优化民俗游、美食游、红色游、乡村游、工业游、研学游等精品旅游路线
●提高演艺经济、赛事经济、电竞经济等业态发展水平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实施岭南广府主题文艺创作工程和文艺人才培育提升计划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开展佛山“西甲”足球联赛、50公里徒步、镇街篮球赛、龙舟赛等群众性赛事活动
●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9 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加大援企稳岗力度
●实施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计划,抓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健全创业和灵活就业保障制度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建设国家普惠养老城企联动城市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推进健康佛山建设
●实施深化医改“三五三”行动计划
●推动市二医院新院区建成启用
●实施中医药“三融合四提升”工程
10 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推进城市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依法稳妥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
●依法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扎实抓好公共安全治理
●高水平建设“智慧安全佛山”
●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城市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佛山、法治佛山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进出口总额增长1%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
扫一扫一图读懂市政府工作报告
编辑/黄昭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