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打造中试平台 完善成果转化生态

“我们最近在准备‘搬家’,如果再晚一点来,我们的采访可能就不在这里进行了。”谈到正在启动的搬迁工作,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智能装备院”)常务副院长周星眼中充满了期待。

智能装备院是华南地区领先的集智能装备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经过八年的成长,原本园区的物理空间已经达到瓶颈,整体搬迁至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将极大扩充智能装备院的发展潜力。

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鸟瞰图。/企业供图

“1+2+N”生态圈

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佛山工业门类齐全,对工业机器人有着巨大的需求,也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空间。

“最开始我们的模式是‘一院两司’,经过几年的建设,已拓展成‘1+2+N’协同创新创业生态圈。”周星介绍,该生态圈以“一院”智能装备院为创新驱动平台,以“两司”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和佛山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为行业骨干企业引领,以“N家”生态圈企业为科创成果转化链条,形成以点带面的矩阵式多层次产业转化发展模式。

目前,该生态圈已引进培育孵化高科技企业9家,其中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华数机器人和登奇机电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孵化企业累计营业收入超过23亿元。

智能装备院致力于推动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美的、佛山啟盛、广东申菱、安华陶瓷、精铟海工、小熊电器……这些耳熟能详的佛山企业都是智能装备院的客户。据介绍,生态圈企业已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超60项,合同金额累计4600多万元,服务佛山企业400余家,建设改造自动化生产线100余条,为佛山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建成智能机器人高端

应用场景中试平台

“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企业里。”周星表示,智能装备院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全部技术与产品均实现产业化。

“在汽车行业内,它的一条产线每停一分钟,可能会产生数万元的损失,因此汽车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周星表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让自家产品赢得企业信任,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周星认为,建立中试(正式大规模量产前的中间阶段试验)平台是破局关键。“我们建设中试线,是用于验证我们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达到了企业生产所需水平。”周星说,中试线都跑通了,企业自然就会认可智能装备院的实力。

据悉,智能装备院已经完成了智能机器人高端应用场景中试平台的建设。该中试平台,拥有超10000平方米的独立实验室和中试场地,可提供机器人产品、核心零部件及应用工艺的质量检测、研发试验、中试检测、故障分析等服务。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周星表示,从中职高职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到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再到博士与博士后工作站,智能装备院已形成了体系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据统计,目前“1+2+N”协同创新创业生态圈建立了一支500余人的研发和产业人才队伍,研发团队硕博占比超45%,培育了20个中高层次人才团队。同时,智能装备院还建设有华南地区最大最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佛山华数智造公共实训中心”,累计为企业、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各层次技术骨干、师生超10000人;建设有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创新培养基地、佛山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2个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累计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名。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产教融合,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周星表示,未来将依托位于新科创园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产教融合大楼,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为佛山加快培养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张喆

编辑/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