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织密暑期安全网 防溺水教育要重视

暑假已至,未成年人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广大家长要增强安全意识,以身作则,拒绝野泳,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同时进一步提高青少年防溺水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岸边浅滩怎可成“玩水乐园”

进入夏季,许多市民都会选择亲水活动消暑。连日来,在东平水道、潭洲水道多个水域,记者发现有不少市民无视“严禁下河游泳”等警示进行野泳和划艇活动,有家长带着十岁不到的小朋友野泳,有市民抱着狗一起下河嬉水,有市民在水道中央划桨板……

直击:多个水域野泳频现

16日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公园一带,发现了不少野泳市民。

在中德友好园,50多岁的陈伯站在亲水栈道台阶上,熟练地拿出毛巾遮挡下半身更换泳裤,随后从塑料袋里掏出泳帽、耳塞和泳镜,最后还不忘把游泳圈捆在身上。

7月16日,潭洲水道龙舟广场附近的一处水域聚集了不少野泳市民。

“游泳池太多人了,我在这里游了这么久也没出过事。”陈伯告诉记者,每天傍晚他都要来这片水域游泳,即便这里离家十分钟车程也得游,“天气热下水最好消暑了,去泳池要钱又挤,这里游得多爽。”

不仅如此,记者看到还有市民自带桨板,穿戴好装备后站立在桨板上,沿着东平水道划桨漂流。然而在水道中央却有一艘载着数吨货物的运输船驶过,在水面上掀起一道白花花的水浪,其庞大的体积与划桨市民形成了鲜明对比。

下午6时半,在太阳“收敛”光芒后,佛山新城灯笼沙岛四周的水域逐渐热闹了起来。水面上时不时浮现出野泳市民的脑袋,岸边石头浅滩区域还有不少孩童与家人嬉水,喧闹声和水上摩托轰鸣声交杂,俨然成为了“天然的玩水乐园”,让岸上矗立的“严禁下河嬉戏、游泳”警示牌和横幅形同摆设。

前来野泳的市民中,除了独自步行、骑车而来的男性,还有以家庭为单位的一家数口。有家长在水中教娃游泳,站在离孩子2米远的位置,鼓励孩子游向自己;有家长自备皮划艇,一对一给孩子教学,鼓励孩子划向灯笼沙岛;有家长让孩子独自下水,自己坐在岸边石头上,偶尔叮嘱“不要游太远”。

独自下水的男童年仅8岁,据其家长介绍,孩子是去年在这片水域中学会游泳,因此经常来这游。谈及野泳安全问题,这位家长表示从来不让孩子游去水深处,只允许在岸边浅滩玩。一旁的男童听到家长的话,抢着说了句“其实我去过水深的地方,然后又游回来了”,家长听后露出惊讶的表情。

警示:有市民野泳时划伤大腿

进入夏季,佛山公安水警部门多次劝阻下河游泳群众。截至7月4日,今年以来全市水警部门累计出动警力过万人次、对野泳点和溺水点等重点水域巡查2267处次,在危险水域劝离野泳群众857人次,在水中救起遇险群众17人次。

尽管有关部门反复劝阻、发布提醒,但野泳现象屡禁不止。记者走访发现,在潭洲水道龙舟广场、东平水道绿岛湖湿地公园周边水域,有市民甚至在正午时分顶着太阳野泳。

野外游泳看似“爽”,安全问题却不应忽视。7月16日,记者在走访时遇到了一名被水中硬物划伤腿的市民。该市民两腿被划出细痕并渗出血丝,右腿膝盖处也破皮出血,所幸伤势并不严重。该市民担心被感染,一边擦着身体一边说:“回去拿碘酒涂一下,早知道就不游到那了。”听到该市民的吐槽,不远处的野泳市民也表示自己同样“中过招”,“那地方有个桩,可能是钢筋刮伤的,上岸才发觉有点刺痛。”

“所谓野泳,就是在开放水域,没有救生员保护的情况下游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佛山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水警大队中队长轩广洋提醒,如手脚被杂草卷住,遇到旋涡暗流时被卷入其中,或遇到断崖式的斜坡等,均可能导致意外。

此外,野外水域水质也无法保障,水质不稳定、细菌多、温差变化大等隐患也会给野泳市民健康构成威胁。

文、图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唐格桢

相关新闻:

民间河长携手社区

举办防溺水安全课堂

佛山日报讯 记者谈飞洋 通讯员陈韶英报道:暑期是青少年溺水事故的易发期。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防溺水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近日,佛山市西江干流兼佛山水道狮山段民间河长志愿服务队与狮山孝德家义工服务队联合在罗村风度花园小区开展“防溺水安全课堂”夏令营活动,织密暑期安全防护网。

课堂上,导师通过视频、图片等展示了近年来的溺水案例和相关数据,让青少年意识到溺水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随后从辨别溺水、预防溺水、落水施救、自救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详细介绍了水中自救、互救的关键步骤和动作要领,并现场演示竹竿、树枝等救援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帮助青少年系统性学习防溺水知识和技能;还开展了水法科普,倡导青少年珍惜、节约、保护水资源,提升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

活动中,导师展示防溺水要领。

活动最后,孩子们在小区游泳池内模拟实践溺水自救和互救技能,进一步加深对防溺水应急救援知识的理解。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