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宝杯第十八届佛山“西甲”足球联赛正在三水云秀山体育场如火如荼进行,吸引海内外众多游客观战,促进“流量”转化成“留量”。
让观众纷沓而至的,不仅是酣畅淋漓的足球赛事,还有劲刮岭南风的开幕式、将中场休息“玩”出新花样的“西甲之夜”、交融百年时光和水乡风情的文旅路线……佛山“西甲”恰如一围岭南文化宴席,邀观众打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开启一站式沉浸体验。
这背后,是佛山市委、市政府大力弘扬佛山“十大传统文化”,将具有“岭南风、佛山味”的文旅活动创新性融入佛山“西甲”,让体育赛事和传统文化交相辉映,诗意化演绎岭南文化、工业文化、足球文化的魅力,以竞标争先的时代精神传承和弘扬岭南传统文化。
7月29日,“西甲之夜”进入“功夫文化之夜”时间,广大市民来到三水云秀山体育场沉浸式领略岭南功夫魅力。/三宣供图
融入武术 创新弘扬传统文化
本届赛事首创“西甲之夜”,包括“广东民俗之夜”“广府童谣之夜”“功夫文化之夜”“龙狮文化之夜”等。表演者在中场休息时闪亮登场,为观众呈献精彩盛宴。
7月29日晚,“功夫文化之夜”如期举行。在主席台后的候场区,三水本土中小学的武术表演者整装待发。随着“准备,上场!”的口令发出,这群小武者迅速跑出候场区,奔向绿茵茵的大球场。
大球场是属于表演者的舞台,灯光璀璨、音乐流淌。小武者的一招一式扎实有力,武出了精气神,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三水科创学校是参演团队之一,该校武术教师何志强介绍,本地学校利用体育课开展武术训练,当天孩子们不怯万名观众,在绿茵场上挥洒自如,表现非常好。
“好正!”从事足球裁判工作的徐先生认为,武术和足球拥有相通的体育精神,是佛山人强身健体的全民健身运动,铭刻着佛山“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团结奋进、脚踏实地”的基因。
乐队表演嘉宾范祺表示,“西甲之夜”创造性搭建舞台,将源远流长的足球文化和薪火相传的佛山功夫文化相融,鼓励更多新生力量加入传统文化传承队列。
足球为媒 传播鲜活城市文化
本届佛山“西甲”,三水各街道发挥主场优势,通过足球搭台、文旅唱戏等,让佛山城市文化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7月26日晚,以古村、美食、文化打造的“白坭文化西游之夜”在云秀山体育场上演。这是佛山“西甲”开赛以来,首个由镇街带来的“西甲之夜”。
白坭三巷村所在的“西江十里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2022年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系全市唯一入选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在热闹的云秀山体育场上,取景于三巷村的短剧被搬上足球场。
佛山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当天,来自三水本地的西江虾、禾秆冚珍珠等非遗被现场老饕一扫而光。这个季节的西江虾最鲜活,通过简单的笼仔蒸就能让虾肉的鲜甜感迸发而出,是本地人心中极致的“鲜”。禾秆冚珍珠又叫禾草扎猪肉,是将上乘的绿豆放进优质的本地土猪肉,再以禾秆草包扎好,放入秘制的浓汤中煮制而成,是疍家菜系中“浸”技法的代表。
“白坭文化西游之夜”可赏、可尝,不但为赛事注入了新鲜感和想象力,还为三水周边旅游线引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7月28日晚,“广府童谣之夜”在云秀山体育场上演。西南街道教育办公室组织西南幼儿园2500余名师生、家长参与,与现场观众合唱《世界真细小》《河边有只羊》《有只雀仔跌落水》等童谣。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孩子们感受到了佛山本土文化的魅力,厚值对家乡的认同与热爱。
赛事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西甲之夜”不仅融入粤剧、功夫、龙舟、龙狮、工匠等佛山本土文化,还搭建平台,促进岭南文化交流,向外界展现三水快乐之城、产业之城、文旅之城的魅力,留下“最佛山”“最地道”“最动感”“最活力”的城市印象。
竞标争先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岭南的山水草泽,孕育了充满大众性和乡土性的龙舟文化、龙狮文化等,也孕育了具有同样气质的足球文化。
20世纪50年代,三水西南菜市场每天休市后便成为临时球场,“上午卖菜、下午踢球”一度传为美谈。20世纪70年代,当地开始以工厂为单位组织足球赛,搭建产业工人竞技舞台。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云秀山体育场赛事频繁,“去云秀山睇波”成了市民的潮流娱乐项目。
经过多年发展,2023年,佛山“西甲”成功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形成“贵州有‘村超’,广东有‘西甲’”的品牌效应,成为佛山城市新名片。
本届佛山“西甲”在赛事规模、赛程上提质升级,延续一个半月共70余场赛事,为佛山乃至大湾区广大球迷送上贯穿整个夏天的足球盛宴。
赛事设竞赛组和邀请组两个组别,竞赛组参赛球队从去年的26支扩容至32支,参赛队伍来自港澳、广州、深圳、佛山、肇庆等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色彩浓厚。
如今的佛山“西甲”不仅是一项丰富民众生活的体育赛事,也是凝聚团结奋进力量的“场域”,以竞标争先的时代精神传承和弘扬岭南传统文化。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鹤婷
编辑/王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