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佛山大学:圆梦“大学”再启新征程

9月20日,佛山大学举行高水平大学建设研讨会,并进行佛山大学揭牌仪式。站在新起点,如何加快建设成为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当天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研讨会,多位在学术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助力学校深入探索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重点打造三大学科群,以学科群服务产业集群

大学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学科布局建设是研讨会热门议题之一。多年来,佛山大学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以理工科为主的学科专业布局,重点打造三大学科群,包括以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为主的基础科学学科群,以机械工程、控制工程、仪器科学、材料工程、氢能汽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为主的先进制造学科群,以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为主的大健康学科群。

佛山大学仙溪校区一览。/学校供图

佛山大学党委书记骆少明在会上提及,学校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以及佛山产业需求,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实施工科革新攀峰行动、健康学科提升行动、人文社科繁荣计划以及“固本强基”计划,推动优势、特色学科“占高地、拓高原、攀高峰”。全面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深化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学科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学科建设绩效杠杆和资源动态调整机制,促进资源合理汇聚与流动。

佛山大学仙溪校区一览。/学校供图

“目前,全校60个本科专业中,理工类专业集中度达67%,都与佛山的区域经济密切相关。”在佛山大学副校长曾新安看来,学校迈向新征程,更加要注重学校内涵式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三个方面全面发力。“人才培养是立校根本,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将提高其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将依托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培养更多创新拔尖性人才。”

佛山大学副校长曾新安。

“实验室以‘顶天立地’为建设原则,‘顶天’即承担或组织国家重大专项、重大任务,为国家重点产业转型攻克‘卡脖子’技术;‘立地’就是要推动广东的产业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高端装备研发与新工科建设——问题、思考和建议》专题报告上,季华实验室理事长、主任曹健林欢迎佛山大学的师生加入季华实验室的攻关团队,包括干“顶天”项目的团队,也包括干“立地”项目的团队。同时,季华实验室也将协助佛山大学的师生完成好科研攻关任务,共同探索适应中国发展要求的大学发展道路。

季华实验室理事长、主任曹健林。

以博士点建设为契机,构建“顶天立地”服务格局

2024年是佛山大学丰收的一年。学校顺利完成“大学更名、博士点授权、ESI学科排名”三大工程,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的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在“博士点授权”方面,畜牧学与机械工程将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

佛山大学仙溪校区一览。/学校供图

在下午的佛山大学畜牧学科高质量发展建设分论坛上,多位在畜牧学科领域内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为佛山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动力。其中,云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葛长荣教授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等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他建议,学校把握新农科发展机遇,走高水平畜牧学科建设之路。

佛山大学党委书记骆少明。

“学校高度重视畜牧等农业学科的发展,在今年成立农学部。”曾新安认为,佛山大学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路线,以畜牧学博士点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深化科研合作,拓展国际视野,为满足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服务大湾区未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佛山大学举行高水平大学建设研讨会。

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要选择不同于学术型大学的“新赛道”,以谋求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在佛山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李英看来,学院将在专业建设、科研团队计划、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际化办学等方面深化学科建设。在专业建设方面,力争新增水产养殖、智慧畜牧业和兽医公共生等专业。在科研团队计划方面,争取每位年轻老师都能进入一个科研团队,集中优势力量“做大事情”,建立“四大三高”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在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方面,学院将全力助推青年教师成长,构建全链条青年人才培育模式,希望在国家级人才中有所突破。

佛山大学牌坊。/欧子浩拍摄

“佛山大学将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牵引,完善科研管理模式,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推进‘创新赋能’科研行动,构建‘顶天立地’服务格局。”骆少明表示,学校紧密依托区域特色优势资源,结合学校实际,确定科研主攻方向,形成独特稳定的科研优势与特色,打造科研品牌。坚持有组织的科研,开展协同攻关,承接大项目、催生大成果、促进大转化,培育和造就一批学科领军人物和学科团队,培育更多标志性、高水平的科研创新成果,把学校建设成为佛山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人文发展的新高地。

文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苏宏堃、高萍恒 通讯员陈蕾

编辑 | 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