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成功点火,9月26日成功投产,在全球实现首创!”10月18日,在2024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院士报告会上,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佛山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程一兵深入介绍了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在陶瓷工业量产线的应用情况。
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程一兵在2024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作氨氢融合技术应用推介。/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这个项目是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的一个重大突破,为建材行业和其他高温制造业实现双碳达标作出了示范,引起与会专家、企业等各界关注。大家对这项技术给予高度评价,并为仙湖实验室、蒙娜丽莎等企业科研人员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点赞。
“这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历经多年科研攻关和中试实验,9月26日,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在佛山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高温工业碳中和技术产业化应用迈出坚实一步。
“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佛山是陶瓷之都,陶瓷产业蓬勃发展,而把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应用于陶瓷工业,无疑是一大创举,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说,目前这项技术只有佛山能做到,而且做得很好。
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在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家玉看来,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在蒙娜丽莎集团西樵生产基地下线,标志着氨氢融合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闯出了一条新路。“南海将把这项技术推广应用到金属、铝型材等高能耗企业,推动企业绿色生产、降本降耗。”
“氨氢零碳燃烧技术潜力巨大,它的成功应用,有望取代传统能源,实现大规模降碳。”华南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蔡德权认为,如果能够继续降低制氨成本,将对佛山传统产业尤其是陶瓷、铝型材等高温制造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巨大帮助。
佛山仙湖实验室展位上展示的氨氢融合电化学氢纯化发生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佛山在氨氢融合方面已经与国际接轨,甚至是弯道超车。”广东济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洋说,氢气单方面储存和运输较为困难,主要以短距离运输为主。而将氢气转化成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运输难题。
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巩建峰认为,氨氢融合意义重大,这项技术是未来构建绿色能源体系的重要一环。以氢衍生出氨、甲醇等,是全球能源发展的大方向,符合绿碳经济。
“政企研合作为工业领域生产创新树立榜样”
成立先进零碳燃烧技术联合创新研发中心;研发工业级燃烧器;中试线首次点火就成功,烧制了世界第一块零碳燃料烧制的瓷砖;在政策空白之下,建立30吨规模的氨站,进行史无前例的技术产业化……回望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投产,每一步都镌刻着仙湖实验室和欧神诺、蒙娜丽莎等企业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铬印。
蒙娜丽莎自建自用的30吨级示范储氨站。/南海融媒记者李年智摄
“目前仙湖实验室做得很好,令人佩服。我对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充满信心。”凌文说,仙湖实验室是广东省重点建设的省实验室,它肩负的使命任务,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佛山产业发展。接下来要重点从商业逻辑方面考虑,解决好氢的成本、来源等问题,就能更好地推动这项技术应用。
“仙湖实验室与蒙娜丽莎等企业的合作,为佛山南海乃至全国工业领域的生产创新树立了榜样,值得其他企业和科研机构学习。”张家玉说,政企研深度合作,是佛山南海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给出自己的产品“菜单”,研发机构给出办法,这符合市场发展大趋势。
佛山仙湖实验室展位上,观展人员正在了解氨氢融合电化学氢纯化发生器的相关情况。/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仙湖实验室科研人员与蒙娜丽莎集团技术人员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也让广东清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驰深受感动。“从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研发及应用来看,我们与仙湖实验室合作的机会非常多。接下来将加强与实验室沟通,共同探讨如何将绿氨应用于生产。”
在氨氢融合技术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始终没有放弃,只为成功的那一刻。在巩建峰看来,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能够落地,正是得益于这些先行者的勇敢探索。“只有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企业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广东卡沃罗氢科技有限公司PEM事业部总经理沈炯说,一直以来公司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也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研发应用中,与更多像蒙娜丽莎这样有担当的企业携手,共同为构建绿色能源体系作出贡献。
文字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建荣、刘浩斌、麦家慧
编辑 | 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