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钉钉子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坚持、多次阐述、反复强调的工作作风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好落实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特别重要。对于改革开放先行地的佛山而言,更是要深刻把握抓好改革落实的重大意义。
既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又要敢做善为抓落实。“求真”强调的是要追求真理,而真理是有条件的、是具体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要在充分掌握各方面具体条件的情况下,不断去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务实”强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和利用客观规律,用真理来指导实践。所以佛山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道路上,必须求真务实,全面掌握佛山市情。比如必须深刻认识到佛山拥有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千万人口集聚的市场优势、制造实力雄厚的产业优势,但仍要不断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而“敢做”强调的是胆量、勇气、锐气和闯劲,正如马克思所言“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在推进改革落实的过程中,挑战和困难是难免的,这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有敢做敢为的担当。“善为”强调的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问题导向,找到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佛山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既要上下协同抓落实,又要条块结合抓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各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以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既要上下协同又要条块结合。比如佛山在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中,一方面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充分激发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扎实推进典型镇、典型村建设,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提升镇域发展硬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和美乡村,做到上下协同。另一方面,要坚持党建引领,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和社会治理效能等,做到条块结合。
既要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又要明确各实施主体和责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必须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对佛山而言,在任务书上,应该聚焦党中央部署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以及省委提出的500多项改革任务,既加强政策措施衔接,又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全做实规定动作,因地制宜细化实化原则性要求,制定工作要点。在时间表上,应该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按照节点梯次推进,善作善成,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要健全改革推进机制,完善改革任务和责任清单制度,强化项目化、集成式推进改革工作机制,逐步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在优先序上,佛山应该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全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又要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同时,应该抓好改革责任落实。在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对于每一项关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乎高质量发展、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都应有牵头单位、参与单位、责任事项和责任人。要完善协同改革机制,推动市级部门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区镇村同向发力,确保改革任务与资源配置相匹配。要做到明晰任务、倒排工期、步步为营,特别是要强化改革督导调度制度,建立健全改革述职和改革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做改革的实干家,不做改革的空谈家。
既要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查内容,又要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要在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查内容,有利于从政治监督的角度促进相关改革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中央改革部署。所以在对改革进行督查和评价过程中,要不断在坚持中完善工作制度,既要监督改革的进度条与成效、又要监督改革责任人的责任落实与工作作风,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改革评价的标准体系,科学设计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特别是要看落实改革措施过程中是否有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否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文字丨李沙(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委党校)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