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佛山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关于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实施范围与建设路径,系统阐释环两江先行区的规划理念与战略价值。
《意见》提出,将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成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地、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高品质岭南水乡旅游目的地,并明确三个阶段的建设目标。到2030年,环两江先行区将实现城乡面貌根本改变,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引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集聚区,成为展现“多彩佛山”的重要窗口。
三水区云东海街道的塘西大道。/资料图片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背后的三重考量
部署建设环两江先行区,是佛山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拓展经济发展纵深的战略部署。
市委副书记、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主任刘智勇介绍,市委提出建设环两江先行区主要有三重考量。
从贯彻落实省委部署的角度看,省委赋予佛山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对“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作出系列重要部署。面对新使命新任务,佛山需要一块“试验田”“先行地”率先示范,引领带动全域高质量发展。而先行区是樵桑联围的核心区域,历来有很好的协同共治基础,具备扎实的改革创新本底。
从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看,佛山东部的禅城、南海、顺德三个区经济发达,西部高明、三水相对薄弱。按照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的规律,需要培育做强中间地带的发展动能,辐射带动两翼协同发展。高标准建设环两江先行区,打造佛山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发挥其承东启西作用,构建佛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再造一个新佛山”的目标。“再造一个新佛山”,不是简单追求规模和数量,不是简单的GDP翻倍,也不是一点两点的单兵突进、局部攻坚。
从“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发展需要看,环两江先行区产业结构完整,文旅资源丰富,绿美本底厚实,发展空间广阔。把这个区域建设成为佛山新增长极,有利于发现和重塑价值,为新佛山建设注入强大动能,展现“多彩佛山”。
三水西江江畔。/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重点实施六项工程,启动总体规划编制
在具体任务层面,《意见》提出,将重点实施产业体系向新、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治水兴水、城乡添彩增绿、公共服务提质、重点改革攻坚六项工程。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何战介绍,接下来将从规划引领、年度任务落实、重点项目实施、改革创新、宣传推广五个维度协同发力。
在规划引领方面,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将启动实施先行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同时统筹协调市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编制3个专项规划。同时,佛山还将通过建立市区镇三级项目库实施“挂图作战”,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领域谋划改革事项,加快建立环两江先行区统一形象标识体系,策划环两江骑行、马拉松、龙舟赛等措施,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建设加快落地见效。
甘竹滩文旅产业集聚区。
配套80个文旅项目,打响“山水佛山 文武双全”城市IP
“我们要立足打造让市民和游客满意的文旅资源产品矩阵,打响‘山水佛山 文武双全’城市IP。”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黄宝坚介绍,接下来将以“文旅搭台,经济唱戏”为思路,通过高起点谋划文旅工作、高标准推进重点项目、高效能实施串珠成链三大路径,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工程。
目前,市文广旅体局已初步完成建设“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三年行动方案,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打造成为全市农文商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市文旅赋能“百千万工程”发展典型区、广东省山水都市休闲旅游创新示范区。
黄宝坚介绍,今年佛山重点谋划配套了80个文旅重点项目。例如,每10公里至少建成一个高品质文旅项目,建成一个在湾区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文旅项目;新建改建一批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停车场等文旅基础设施;推动“几字湾”、西樵山、甘竹滩三大文旅产业集聚区新增标志性项目;活化沿线古墟、古村落、旧集市,增强沿线村居发展活力。
在创新业态培育方面,佛山计划新建夜间消费集聚区,推出“跟着微短剧游两江”等创新产品,让“周末叹佛山”成为旅游新风尚。
为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佛山将推出手绘图、电子地图,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出“水陆双线”精品游径,将相关马拉松赛事、咏春拳大赛等融入文旅动线;利用“佛趣游”平台做好特色推荐,让市民游客享受便利、实惠的文旅产品和服务。
据透露,6月初佛山将举办“四山两江”文旅招商推介会与佛山掌门人江湖大会,搭建文旅产业投融资平台,全方位提升环两江先行区文旅品牌影响力。
做好水文章,将生态“好水”变为经济“活水”
经过持续多年的流域治理,环两江先行区主要江河水质长期优良,具备发展水经济的文化优势、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
市水务局局长赵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接下来将依托优质水资源、特色岸线资源和秀美滨水空间,以打造区域协调、产城融合、人文和谐的高品质岭南水乡为目标,做好水文章培育发展好水经济。
在生态治理层面,佛山将系统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里岸上综合治理,精细治理生活园、农业园、工业园,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确保环两江先行区水环境更重生态,水安全更增保障;持续推进江河两岸整治提升,打造樵桑联围、南铁鼎围、罗格围、齐杏联围等四个碧道环、建设约270公里碧道,设置休闲娱乐、户外运动、特色营地等节点。同时,每个区每年建设至少一条绿美碧带、一个幸福河湖,推动打造思贤滘、甘竹滩省级水利风景区,塑造高品质滨水发展空间。
水经济发展方面,佛山将在现有的禅城龙湾水上运动基地(南庄)、南海丹灶金沙户外运动岛、三水白坭文创特色小镇3个水经济试点项目基础上新增储备16个水经济项目,重点优化游艇码头、水上运动、房车营地等项目布局,做好桑园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同时协同建立并联审批机制,引导水经济向规模化、规范化、体系化发展。
此外,佛山还将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水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互补优势,由国资完成项目前期土地整理和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再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和优质项目参与后期建设运营,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将生态“好水”变为经济“活水”。
西樵山烟花夜经济。/资料图片
扩容升级交通基础设施,支撑环两江先行区高质量发展
当前,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范围内已经形成“五横六纵”的高等级路网体系。同时先行区也是佛山千吨级及以上航道的主要流经区域。
“当前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了先行区内部生产、生活活动和对外的交通联系。”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丘胜辉表示,接下来将重点从推进高快速路网建设、完善内部路网体系、加强港口水运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动先行区交通基础设施提质增效、扩容升级。
在高等级道路建设方面,佛山将重点推进南新高速、广昆高速改扩建等高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季华路西延线项目,有序推进塘西大道三期及其南延线、广佛新干线等高快速路网建设,加强先行区与广佛中心区,以及与佛北等区域联系。
在完善内部路网体系方面,今年计划在先行区范围内完成塘西大道南延线南沙村连接线工程、龙江太和庄环岛交通改善工程等24个道路交通项目。
在先行区沿江道路连通提升方面,将统筹谋划环两江沿线197个上堤点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提升,完善市政道路网与沿江堤坝路的交通衔接。
在港口水运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推进顺德水道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南鲲码头改扩建、富湾作业区通用码头等项目,推动环两江航道和港口码头能级提升。
从中远期来看,佛山还将积极谋划推进佛肇云高速、清远至高明高速以及禅西大道南延线(广台高速-龙高路段)、横十路等高快速路项目,推进欧阳作业区通用码头、醒群作业区港口码头等项目,不断提高环两江港口的运输效率和贸易竞争力。
丘胜辉表示,接下来市交通运输局将进一步完善先行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升交通出行品质,改善交通出行环境,为环两江先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意威、覃征鹏、阮凤娟、吴家键、卢丽华
编辑 | 谭凯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