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佛山市禅城区与顺德区区域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禅城区与顺德区将在“一河两岸”联合打造、产业协同发展、区域规划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一体化五大领域开展合作。
这是继去年“禅南合作”,共同打造佛山“强中心”后,禅城的又一次跨区结盟。两区将深入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探索区域合作发展新路径,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禅城、顺德将携手推进东平河“一河两岸”联合打造。图为沿线的活力新港公园。/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何淳伟摄
禅顺合作前景广阔
禅城区是佛山城市中心,顺德区是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强区、经济大区。2023年,两区GDP总量约6700亿。
禅城区委五届六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共建东平河“一河两岸”为先手,积极推动禅顺合作,为佛山“中部强核”提供更强支撑。今年的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抢抓东平河水轴线建设重大机遇,联动顺德打造“一河两岸”。
近年来,两区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越来越强。禅城区数字经济、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顺德区家电、家具、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业实力强劲,两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将在产业链延伸、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合作空间。
事实上,这已不是禅城区推动跨区域合作的首次尝试。去年11月,禅城携手南海启动新一轮禅南合作,推动五大领域、32个项目合作共建。一年过去,广湛高铁新城和千灯湖的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祖庙街道与桂城街道进一步打破边界,跨区域合作的“强强联手”带来“1+1>2”的惊喜效果。
此次,禅顺牵手合作,深入推进两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仅有利于推动两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将有力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
在五大领域携手并进
据介绍,禅城、顺德将充分结合各自特点,重点聚焦“一河两岸”联合打造、产业协同发展、区域规划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一体化五大领域,铺排系列合作项目,实现双赢。
“一河两岸”联合打造方面,两区将共同打造东平河“一河两岸”,大力发展演艺经济、滨水经济、休闲经济,打造集总部、金融、酒店、住宅、文化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立体综合城市区域。推进东平河两岸文化地标建筑和公共设施建设,提升两岸景观品质和人居环境,促进城市格调提质焕新。
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将加强科创资源共享和产学研合作,协同发展高端智造产业、泛家居产业、商贸会展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两区产业链共建、互补、增强。
区域规划协同方面,将加强两区城市规划衔接,合理规划布局两区交界用地,重点推动城中村、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推动一批禅顺交界区域的全面改造、微改造项目落地,加速禅顺交界区域城市形态一体化。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将积极争取市级统筹资金,推进实现两区路网互联互通,积极打通两区的“断头路”,促进禅顺交通一体化,优化跨区公共交通接驳,构建适应两区合作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交通网络。
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将推进两区在教育、民政、政务服务等社会民生服务领域构建资源互补、信息共享、工作联动、合作建设的公共服务协同体系,推动禅顺公共服务一体化,使两区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写好东平河水轴线大文章
深入梳理禅顺合作的五大领域会发现,东平河“一河两岸”联合打造是重中之重。
过去10多年间,东平河南岸的佛山新城拔地而起,世纪莲体育中心、佛山市图书馆、佛山市科学馆、佛山市博物馆等一系列城市地标林立于此。而东平河北岸在业态布局、功能节点设置、特色地标性建筑和公共建筑、沿线公共空间方面存在一定短板。
两区将重点培育滨江创新产业,进一步深耕陶瓷遗址、工业遗址等文化底蕴,重构滨水功能格局,增强滨水可达性,畅通人流、车流、产业流,让新老元素在此交融,打造佛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内极具活力的经济文化长廊。
同时,两区将沿东平河联动打造立体综合城市区域,持续推动佛山新港码头水经济发展试点建设,策划国潮音乐节、“创艺港湾”项目,建设集艺术、潮玩、生态沉浸体验于一体的东平河滨水休闲经济带,把城市秀台、佛山左岸文化创意艺术走廊、星耀石湾等串珠成链。依托东平水道两旁城市秀台、奇槎湾畔、半月浮翠等片区特色,禅顺两区还将加强三龙湾夜游项目协作,打造具有岭南本地风情的滨江夜游服务。
通过“一河两岸”联动,佛山中心城区将得以“外延”,东平河水轴线将成为佛山“强中心”的巨大助力。
文字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韬量 通讯员禅发改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