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开心麻花佛山首部原创音乐剧《咏春》在南海影剧院迎来首演。该剧巧妙融合传统咏春拳与现代说唱、舞蹈等元素,其独特的创新形式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展示了对咏春拳这一传统武术的致敬与传承。
此次演出也是南海影剧院作为开心麻花联名剧场焕新亮相后的首场正式演出,成为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鲜活载体,更是南海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演艺新高地的重要里程碑。
音乐剧《咏春》通过创新的演绎方式,将传统武术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
本土文化“唱主角”,音乐剧《咏春》呈现了什么样的武术世界?
咏春拳是源自佛山南海的武术瑰宝,不仅承载着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更在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此为灵感,音乐剧《咏春》以佛山本土文化为根基,说唱音乐贯穿全剧,通过激昂旋律与强烈节奏,生动再现咏春招式的流畅与灵动。
剧中,第九代咏春拳“头人”陈刀荃在第十代“头人”争夺战前夕遭遇重重困境:得意门生的离去、儿女的志向分歧,以及自己手臂旧伤的复发,使他一度陷入绝望。然而,在一系列充满戏剧性的转折中,他逐渐找到传承与救赎的道路,重燃心中的希望之火。
在全国文艺作品中,将咏春武术元素融入音乐剧尚属首次。这一大胆尝试要求演员在注重音乐节奏的同时,还要精准把握武术的内在节奏,真正传递咏春拳以柔克刚的精髓。
该剧导演马达介绍,尽管武术本身没有严格的节拍限制,但要在音乐中体现武术的内在节奏却并非易事。对此,团队将武术的基本逻辑拆解为舞蹈节拍,要求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时刻关注节奏,保持武术精神的传递,从而形成了该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为了精准展现咏春拳的精粹与神韵,该剧特邀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全能冠军、振宇功夫团创始人王振宇,香港叶系咏春拳第三代传人郝龙担任剧目的武术指导和咏春拳指导,并在剧目创排期间和佛山咏春拳传承人董崇华交流咏春经验。在主创团队的带领下,演员们深入佛山白眉武馆、祖庙博物馆、叶问纪念馆等地,刻苦钻研咏春拳法,力求在舞台上以真功夫再现咏春的魅力。
男主角陈刀荃的扮演者王靖棋告诉记者,此次参演音乐剧让他有机会深入接触和学习咏春,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武术和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他提到,在佛山采风过程中,当地人的热情好客和独特的美食文化深深感染了他,这对其塑造陈刀荃这个角色有着极大的帮助。
全城民众满怀热情,和开心麻花团队一起精心打造了一个热闹非凡、绮丽恢弘的佛山武术世界,也让观众看到了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南海精神,让岭南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南海区作家协会主席吕啸天指出,作为咏春拳的发源地,自主执导“咏春”题材作品,不仅是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更是文化自信与自强的体现。此音乐剧为南海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与元素,对于促进当地人文经济的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音乐剧《咏春》剧照。
让“极新”爱上的“极旧”,能否掀起新一轮文化热潮?
“这部音乐剧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说唱音乐的融合紧贴我们的审美,舞蹈与武术的巧妙结合更是将咏春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广东艺术职业学院学生杨成生在超前观演后难掩激动之情。
“创作团队太懂我们想看什么了。”南海艺术高中舞蹈教师马丽星同样对该剧赞誉有加。她表示,该剧的创意让人惊喜,传统题材以年轻的说唱方式呈现,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舞蹈部分采用流行的街舞和现代舞,与传统武术形成强烈冲击与融合,令人耳目一新,这也是该剧的成功之处。
该剧以真实的拳、刀等武术技法为舞蹈基础,融入高燃的说唱旋律,巧妙地将传统岭南文化元素穿插其中,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酣畅淋漓、热血沸腾的咏春之战。
武术指导王振宇介绍,“真打”是该剧的一大亮点,要求演员一招一式都要能杀敌制胜,而非花哨的“虚招”。为此,剧组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基本功训练,从咏春拳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音乐节奏设计舞台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展现咏春拳的舞台张力。
音乐剧《咏春》以佛山本土文化为根基,生动再现咏春招式的流畅与灵动。
郝龙不仅是本片的咏春拳指导,也是演员之一。他透露,音乐剧展示了咏春拳里的小念头、寻桥、标指、六点半棍等经典招式,帅气的功夫和幽默的喜剧效果,产生了非比寻常的化学效应。
综观当前市场上的视听内容,“极新”与“极旧”的结合愈发明显。虽然各大平台上聚集着大量“新新人类”,但火爆的作品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如《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综艺节目和影视剧,以及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风格的原创动画《雾山五行》,还有创意混搭传统戏曲片段的舞蹈作品《惊·鸿》,都在年轻群体中收获了极佳的反响。
年轻人之所以成为传统文化的粉丝,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有能力去分辨什么是好的、美的东西。而积淀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音乐剧《咏春》正是抓住了年轻人的这一喜好,通过创新的演绎方式,将传统武术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探讨新一代年轻人如何与老一辈人实现传统技法的交接,以及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与传承之力,传递出民族自信自强的精神。
此外,该剧的舞美设计同样源自岭南渔民文化,以麻绳替代传统幕布,与斗拱等广东地方特色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人生与擂台交相辉映的美学空间,让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岭南独有的文化韵味与美学魅力。
佛山作为功夫之城和南方武术的发源地,拥有众多武术名人,如黄飞鸿、叶问等。据统计,仅在南海区,常年习武的人就达到6万,拥有238家武馆和54个代表性武术群体。音乐剧《咏春》的出现,正是南海传承和弘扬武术与咏春精神的又一重要举措。
“作为歌唱专业的学生,看完这部剧后我深刻认识到,原来自己也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未来的职业道路也因此更加清晰。”杨成生感慨地说。
既要时代性又要地域性,南海如何筑就演艺新高地?
既传统、又现代、更时尚,音乐剧《咏春》展现了一种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范式。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理论研究员、佛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朱郁文评价道,该剧形式新颖,巧妙地将咏春拳与说唱、舞蹈等现代元素融合,更能触动年轻观众的心弦。剧中穿插的喜剧元素轻松幽默,精准捕捉了观众的喜好,同时融入了丰富多样的佛山元素,如美食文化等,使作品的地域特色和魅力倍增。
既有时代性,又有地域性,这就是南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演艺新高地的一大特色。
“这部剧对于佛山和南海而言,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它不仅是城市形象宣传的一张名片,还能帮助本地学校、艺术人才及年轻人打开艺术认知的大门。”南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广旅体局局长刘夏远表示,南海是一个既传统又时尚的地方,对艺术和文化的传承既坚守又开放包容,如同海绵般吸收各种元素,不断学习和成长,致力于为市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供给。
演艺,正逐步成为南海文脉传承与创新的纽带,成为南海城市形象的崭新名片。今年8月,《南海区打造湾区演艺新高地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发布,提出从2024年至2026年,将打造两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原创演艺精品,推出一批在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示范效应的演艺品牌活动,将南海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演艺新高地,全面激活南海区文化旅游演艺资源,推动旅游演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辐射湾区的文旅精品,助力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南海演艺计划的发布,开心麻花与南海区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品牌正式进驻佛山,并将南海影剧院纳入其在全国构建的开心麻花剧场院线体系,开启立足南海、深耕佛山、联动湾区的发展历程。
开心麻花联席总裁刘岩表示,佛山是开心麻花在华南和广东发展中的重点发力和开拓的市场之一。开心麻花在持续举办大剧场演出的基础上,在南海打造和推出了K13开心麻花十三月剧场,该剧场自2023年11月正式首演至今,已吸引近3万观众前来观剧和体验,成为名副其实的佛山青年人喜爱的戏剧现场。
为助力开心麻花品牌进驻佛山,促进更多麻花优质原创剧目落地南海影剧院,南海影剧院对大堂美陈、剧院外围标识、控制室、舞台机械、舞台灯光、候场区等区域、硬件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为观众带来更舒适的观看体验,更震撼的舞台效果。历经5个月的重新设计与升级改造后,南海影剧院华丽转身,正式成为开心麻花在佛山大剧场演出的主阵地和开心麻花剧场院线的新成员。
无论是政策扶持等“软件”支持,还是场地设施等“硬件”投入,南海区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投入,展现了其构筑演艺新高地的坚定决心和满满诚意。
南海多措并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演艺新高地。图为9月15日,AYO!音乐节首站——广佛站在桂城千灯湖音乐秀场燃情开唱。
今年,南海区还提出了将人文经济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突破口,率先在大湾区探索文化与经济交融共兴的实现路径和实践样本。当前,南海已汇聚了广东千古情、开心麻花、草莓音乐节等一系列知名演艺品牌,加之“一镇一品”的丰富全民演艺土壤,共同构筑起南海独特的文化艺术生态。
音乐剧《咏春》的成功上演只是南海演艺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南海将持续深化演艺产业的创新与实践,推出更多融合沉浸体验、创意场景与新兴业态的演艺“新空间”,为南海文旅消费注入强劲动力,让南海不仅文艺氛围浓厚、都市风情独具,更吸引无数游客“因一场演出而爱上这座城”,成就南海打造演艺新高地的辉煌篇章。
编辑 | 谭凯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