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星源材质: 忙生产赶订单 打造行业“四最”标杆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位于南海丹灶的星源材质(佛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源材质”),整个园区已经苏醒,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忙碌。

“以前搞建设的时候压力大,现在建设压力小了,交付压力又上来了。”在接受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采访时,星源材质华南基地总经理刘伟明面带微笑,讲述着自己“幸福的烦恼”。

这个投产还不到一个月的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今年的产值预计能达到四五千万元,明年产值预计能够达到4亿元。

作为佛山近两年招引的百亿项目之一,星源材质的加入,让佛山的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崛起之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了新的澎湃动能。

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组图由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锦健、樊继成摄

打造“四最”标杆工厂

走进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能够看到非常明显的现代化工厂属性:研发和办公大楼外立面,由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白色铝板组成;在以白色为主基调、蓝色线条点缀的厂房内,机器设备比人还多,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这是一家颜值与实力并存的企业。

作为隔膜行业的头部企业,星源材质在这个领域深耕20余年,是国内最早进行干法隔膜生产的企业,目前已经形成自主核心竞争力。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中航锂电、LG 化学、三星 SDI、日本村田等国内外一线锂电池厂商。

“我们是国内第一家批量出口海外的行内企业。”刘伟明说,目前公司在马来西亚、美国、欧洲等地都设立生产基地,“在国内企业中,我们出口总量排在首位,国内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6%。”

与市场地位相匹配的是,刚投产不到一个月,星源材质华南基地已经忙得不可开交。

生产车间内,大型设备24小时不间断地运转。投料、流延、纵向拉伸、横向拉伸、萃取、定型、分切……湿法隔膜生产线上,随着原料从800毫米宽逐渐被拉升至6米宽,机器设备的“体形”也越来越大。到了分切阶段,才有几名工作人员在半成品之间忙着检测和分装。

“我们这条线大概有200米,但只有五六名生产工人,他们主要是监测产线的运行状况,实际生产过程都是机器完成的。”刘伟明说。

与星源材质其他工厂相比,位于佛山的华南基地起点更高,责任也更重。

刘伟明介绍,华南基地投放的是公司最新的5代产线,一条线的生产效率可能是同行的一两倍,“我们要将这里打造成为生产效率最高、自动化程度最高、成本最低、质量最优的隔膜行业制造基地标杆。”

星源材质生产车间内,工人在对半成品进行检测。

政企合力彰显“佛山速度”

看着湛蓝天空下干净明亮的厂房,刘伟明如释重负。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现在就感觉到多大的喜悦。

“我以前没有过这么大型的建设经历,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有时候真的焦头烂额。”刘伟明回忆说,因为项目根据投产时间倒排了计划,对开工时间有很明确的需求。

好在佛山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重大项目服务举措,为刘伟明缓解了不少压力。“佛山可以分批办理施工许可证,有效地帮助我们赶进度。”刘伟明说,得益于佛山急企业所急的务实作风,公司很快就把厂房施工许可证办了下来,然后进入边建设、边审批拿证的项目建设期。

企业员工也是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为了让产线顺利投产,刘伟明带着相关人员到兄弟基地取经,回来后不断演练。“基地的产能爬坡也爬得非常快,一般需要4个月才能完成,我们1个月就干成了。”他自豪地说。

最终,他们创下了佛山市用地报批手续办理时效的最快纪录,也刷新了星源材质全球各基地建设效率的最佳纪录:

从2023年1月签订框架协议,到3月13日一期用地成功出让,星源材质项目仅用8天完成成片开发方案批准、9天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规备案、9天完成建设用地审批。

这使得该基地目前投产的2条产线都实现提前投产,缓解了企业赶订单的压力。其中,1号线提前20天投产,2号线提前40天投产。

刘伟明透露,目前基地到明年1月份的订单已经排满,但产能还不够,正在想方设法把效率提上来,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每天都要增加产能、提升效率。

面对这种“幸福的烦恼”,刘伟明介绍,基地明年的产值预计能够达到4亿元,一期全部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能达到40亿元。

大项目带来“小确幸”

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的投产,注定会在佛山新能源产业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项目规模上来说,这是佛山近年来引入并投产的最大招商项目之一。

根据规划,该基地固定投资约100亿元,分两期投资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占地500亩,建设8条湿法线及配套涂覆线和相关设施;二期项目建设8条湿法线和20条干法线及配套涂覆线和相关设施。

项目全部达产后,湿法、干法、涂覆隔膜将分别以32亿、16亿、34亿平方米的年产能进入全球市场,大幅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也将提升佛山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地位。

就项目影响而言,龙头企业对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带动效益不言而喻。目前,佛山新能源产业发展加速,不仅崛起了邦普循环等头部企业,还拥有坚美集团、福迪汽车、思豪内高压等一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供应商。

在项目投产仪式上,星源材质集团董事长陈秀峰表示,佛山新能源产业的集聚效应,使得佛山基地投产后能够同时辐射国内外两大市场。

除了弥补佛山锂电池隔膜制造的产业空白,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也有望为佛山凝聚更多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路人。刘伟明透露,公司正在吸纳一些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伙伴来佛山共同发展。

物理空间的变化,也在深刻改变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退役军人孟令军在南海丹灶生活10多年,住所距离星源材质华南基地几公里。今年9月,他入职星源材质成为保安队负责人,亲眼见证了基地的建设速度,也由衷地为周边环境的改善感到欣喜。

“以前这里是一块荒地,道路交通设施都很差。”孟令军说,能感觉到政府下了很大力度来改善周边环境,对于本地村民而言,也是一件大喜事,“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找到一份这么好的工作,5天8小时工作制,还购买五险一金。我希望能在这儿干到退休。”

像孟令军这样的周边居民,星源材质还招聘了不少,让大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大项目带来的“小确幸”。

文字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倪玉洁

图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锦健、樊继成

编辑 | 古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