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胸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很多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心绞痛、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然而,还有一个极其凶险的致命“杀手”常常被人们忽视,那就是主动脉夹层。
充分重视 了解主动脉夹层的危害
近日,57岁的刘先生被送到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他体重为90公斤,平时没有身体不舒服的症状,但因为身材胖,比较少运动。送院前30分钟,在家看电视的他突然出现胸背剧痛的情况,家人发现后赶忙打120急救电话呼救,将其送至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接诊医生详细了解情况,发现患者疼痛呈撕裂样,向前胸及右上肢放射,并伴右上肢麻木、胸闷感及头晕、大汗淋漓、全身乏力等症状。“接诊时,患者意识较清,没有抽搐及呕吐和腹痛等情况。”接诊医生介绍,初步考虑胸痛查因可能是“主动脉夹层”。
急诊科立即启动医院的胸痛应急小组。在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迅速为刘先生进行了胸痛三联CTA的紧急检查。经过医院多学科团队(包括急诊科、内科以及放射科等专家)的联合会诊,确诊患者患有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且情况紧急,需要立即手术。
急诊科杨萍主治医师介绍,主动脉夹层大致每年每10万人群中有0.5~2.95例,它比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要低,但死亡率极高。在未接受治疗的情况下,主动脉夹层死亡率在24小时内可能接近50%,并在48小时内显著上升。其中Stanford A型在48小时内的死亡率可达50%以上,因此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此病的危害性。
科学预防 注意做到这些方面
杨萍指出,主动脉夹层的诱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疾病、先天性主动脉畸形等,也受创伤、妊娠、年龄和精神的因素影响。
主动脉夹层常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这种疼痛可能放射至颈部、咽部、下颌部、肩胛区、腹部及下肢。此外,还可能出现休克、偏瘫、视力模糊、晕厥等症状。
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临床常需要抽血化验,行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CTA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胸痛三联CTA检查,即通过一次CT扫描、注射一次造影剂即可同时显示肺动脉、冠状动脉及主动脉三种大血管的清晰图像,用于排除引起胸痛的急症。MRI被认为是检测主动脉夹层分离最为清楚的显像方法,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杨萍提醒,主动脉夹层可预防,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按时服药,保持血压稳定。与此同时,还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的摄入。并注意适量运动,如快走、慢跑和打太极等,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血管健康。对于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应定期进行体检,控制好血脂和血糖。还需注意避免外伤,特别存在腹主动脉瘤等病变时。
此外,鉴于主动脉夹层的高死亡率,在日常生活中,还要高度警惕,如突然出现胸痛、背痛等疑似主动脉夹层的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当发生胸痛时,保持镇静,拨打急救电话120,无论胸痛是否缓解,都需要到医院及时就诊。
文字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梁炜健 通讯员张秋芳
图片来源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 古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