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了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名单,特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196份,特色课程群建设优秀成果18份,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优秀成果37份,佛山市共有15项成果上榜。
其中,佛山一中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设天文学相关的特色课程,地理科组老师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丰富经验。如今,其新开发的《天文观测》已成为佛山一中“加木课堂”系列校本课程中一门炙手可热的选修课。

佛山一中学子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

“最早期的天文观测课程更多地倾向于望远镜的实操和拍摄,现在的新课程则加入了更加系统的天文知识的科普,以及从中培养和选拔天文学方面的人才。”佛山一中地理老师蔡清辉介绍,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天文现象,掌握天文观测的基本方法,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为进一步学习天文奥赛知识奠定基础。在2024年12月举行的广东省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佛山赛区)高年组初赛中,佛山一中共有9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
据了解,佛山一中曾培养出孙锦云将军、陈飙松教授等航天军事专家,邀请功勋航天员杨利伟带领“航天英雄”走进学校与师生互动,普及航天、天文知识。为推动《天文观测》课程的顺利开展,学校购置了天文望远镜、活动星图、天文软件等观测工具,确保教室具备多媒体设备,并筹备建设天文观测实验室,成立天文观测学生社团,探索多样化培养创新人才新路径。

课程根据地理老师们不同的天文观测特长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带领同学们了解星座的基础知识,利用天文软件或模拟程序查找某个天体的位置,学习天文望远镜的组装、拆卸及调试观测等。“同学们对实践操作环节最感兴趣,许多学生都是第一次亲眼看见宇宙中的神秘行星,所以我们会经常带领学生对太阳黑子、日食、月食和流星雨等天象开展观测和拍摄活动,培养他们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蔡清辉说道。
同样的,南海区石门高级中学也早在2012年就引入了3D打印机等设备,设计3D打印技术相关学习课程。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学校开发的《设计未来:3D打印技术与环保项目深度融合课程》成功入选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

石门高级中学《设计未来:3D打印技术与环保项目深度融合课程》。

同学们操作3D打印机。

组织学生参观广工大高校3D打印基地。
“早期的3D打印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崭露头角,到21世纪初逐渐成熟。随着智能制造技术更新换代,3D打印正加速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课程负责老师刘世能带领同学们了解3D打印技术的发展过程,展示3D打印造物的神奇之处。在3D设计与打印工作室里,学校购置了20多台3D打印机,每周两节的3D打印课吸引了100多名高一、高二学生报名,同时还开设了社团课和拔尖课,对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拔尖创新人才的进一步培养。

项目案例《AI响尾蛇垃圾收集机》效果图。
该课程以景区“悬崖环保”为主题,分析《AI响尾蛇垃圾收集机》这一学生设计项目案例,以无人机代替人进行危险区域的垃圾收集的设计理念具有创新性,培养学生学习以国产软件中望3Done为主的三维设计思维与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3D打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课程设计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能走得更长远。”刘世能表示,通过融入深度学习、STEAM、项目教学、AI智能体等创新方法,引导学生找寻设计灵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目前,该课程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更新,形成了省级课题,被推广到广州、清远等城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佛山市)

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群建设优秀成果(佛山市)

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优秀成果名单(佛山市)

文字、图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馨
编辑 | 朱韵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