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年产值可达5亿!佛山交通智能建造基地落成

点开数字管片智控中心,钢筋车间、管片车间、堆场养护、AI监测等智能应用模块一目了然,整个管片预制生产过程可视、可控、可追溯……1月3日,佛山交通智能建造基地在三水区乐平镇正式落成,这是佛山市规模最大、生产技术最先进的预制构件生产基地,将为佛山市交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1月3日,佛山交通智能建造基地在三水区乐平镇正式落成。

实施智能化节省一半人力

1月3日上午10时,记者走进43亩的管片生产车间,这里有两条自动化管片生产流水线,主要生产4至16米各类型管片。在车间右前方,10多名工人正在进行模具清理及脱模剂喷涂,为预制管片施工做准备。左前方是钢筋半成品加工区,整合了国内顶尖全自动数控加工设备,能自动传输及下料,实现设备联动、流水化作业。譬如,在国内同行业中最先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数控弯弧弯曲一体机,将传统工厂3台设备才能完成的工序,集合到1台设备,弯弧弯曲一次成型。

“如果不采用智能化,施工人员需要300人,现在只需150人,至少节省一半人力。”佛山路桥预制构件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郑跃磊介绍,流水线采用了3个机器人系统。以钢筋平面板焊接机器人为例,它彻底解决了传统人工焊接效率低、质量不均匀的问题,在提升效率、节省人力上优势明显。

佛山交通智能建造基地占地215亩,由钢筋存储加工区、混凝土搅拌区、生产区、养护区、存储区、检测试验区及办公生活区组成,服务于公路、铁路、地铁、水利、电力等各类交通装配式智能建造产品的生产与研发。

基地配有国内领先的自动化管片生产流水线,在钢筋加工、模具清理、脱模剂喷涂、混凝土收面等关键工序采用全自动工业生产机器,实现了智能制造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利用纯电动铲车、光伏发电、砼废料处理系统等,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生产。

“交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在我们生产基地得到了充分体现。”佛山市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陈银柏介绍,智能建造基地一年可生产30万立方米预制管片,年产值可达约5亿元。

佛山交通智能建造基地车间采用全自动工业生产机器,实现智能制造规范化、标准化。

引进研发人才 强化科研攻关

佛山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中表示,基地将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度合作,引进、培育一批高素质研发人才,不断强化科研攻关与技术转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建筑机器人等新型建造方式,努力在交通装配式建造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

佛山市国资委三级调研员吴问其建议,智能建造基地要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研发投入;要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坚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交通装配式建造行业学术分享会。广州轨道交通盾构技术研究所所长、广州地铁集团教授级高工、北京盾构工程协会副理事长钟长平,以《粤港澳大湾区超大直径盾构创新与展望》为题进行了分享。

文图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龙凤、黄锦成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