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让潜力板变成优势板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向全市发出了“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动员令。新佛山的内涵之一,就是新在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上。全会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也明确要求着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制约佛山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难题。站在全省、全国来看,佛山综合经济实力很强,但不同的区、镇、村之间,客观上也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东强西弱,东快西慢”的特点突出,存在着基于较高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问题。

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是“再造一个新佛山”的重要抓手。“百千万工程”涉及产业转型、空间拓展、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方方面面,蕴含巨大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以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赋能“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推动区、镇、村综合实力整体跃升,城乡风貌美丽蝶变,优质公共服务均衡可及,将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提供无限机遇和广阔天地。

提升区域发展能级,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再造一个新佛山”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从空间上看,重点要促进五区协调发展,尽快补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让潜力板变成优势板。当前,佛山“北向战略”和“西进计划”有序推进,佛北战新产业园加速成型,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获批立项并争取今年上半年动工。全会还提出打造“百千万工程”环两江(西江、北江)示范区,串联沿岸产业、航运、文旅、生态等资源,打造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这些扎实举措和重大利好,将有力推动佛山区域价值向上攀升,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镇街、村居层面,佛山努力打造更多“千亿镇街”“亿元村居”,腰部和基底的发展活力将得到有效激发。

群众对“百千万工程”最直观的感受,来自于身边的环境品质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佛山走的是一条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城市化进程相对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三生空间分布散乱,城乡环境面貌存在不少欠账。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再造一个新佛山”,就要加快补上这笔历史欠账,在提升城乡环境品质和绿美生态质量上持续用力出成效。对佛山而言,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突出城市规划引领和城市美学理念运用,让城市变得更美好、更宜居。在这方面,佛山很多地方已经行动起来,既在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供给上持续优化,也在城市美学空间的塑造上持续用力,比如南海的大地艺术节、禅城的美陶湾的成功打造,不仅为群众提供了美的熏陶,而且提升了城乡的美学形象和美学素养。

这次全会提出,攻坚“百千万工程”,要扭住“发现价值、重塑价值”这个关键。发现价值、重塑价值,就是要在区域发展能级、城乡环境品质、绿美生态质量等方面全面提升、全面发力,真正把佛山的北部、西部和镇街、乡村盘活起来,使之成为佛山高质量发展新的动能、新的增长力量、新的价值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协调发展是佛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潜力、关键增量。能否最大程度发现和重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价值,直接关系能否成功“再造一个新佛山”。

近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亮点频现,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显示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十足潜能。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佛山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示范意义的领域。以“百千万工程”为强力抓手,用心下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一定能迸发“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巨大能量。

文字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评论员叶小青

编辑丨梁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