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增效工作的通知》(简称“减负十条”),政策明确提到要实行家庭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21:20,初中生22:00后未完成作业可停止,并推广小学“无作业日”,旨在破解“小眼镜”“小胖墩”等教育痛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在南海瀚文外国语学校,晚修铃声成为新学期作业熔断的自然信号。“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小学部的晚修结束时间是20:10,初中部的晚修结束时间是21:40,学生通常在校内完成作业。”南海瀚文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张雪鹏表示,学校注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在晚修时间即可完成作业,从而避免课外负担过重。
在推行“无作业日”的过程中,南海瀚文外国语学校融入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张雪鹏介绍,学校重视器乐教育,因此每周二的“无作业日”将艺术特色与课程安排相结合,鼓励教师将器乐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例如,在周二的‘无作业日’,学生可以参与器乐合奏排练,或者开展‘音乐与自然’等主题活动,抑或举办器乐知识分享会。”他表示,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还提升了他们在器乐教育中的艺术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真正实现了“无作业日”的教育价值。
禅城区南庄镇吉利中学同样积极响应“减负十条”政策。该校精简了早晨课程时间,由原来的5节课调整为4节,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且学生早晨起床不早于7:00,第一节课延迟至8:20,上午课程结束时间为11:45,确保学生享有充足的午休。学校每天还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和一节体育课,确保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不少于2小时。

在家庭作业方面,吉利中学严格落实“熔断机制”,即晚上10点后未完成的作业可留待次日完成。“在校学生由老师监督,走读生则由家长负责监督。如果作业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家长需签字证明。”禅城区南庄镇吉利中学教导室主任夏明刚表示。
在探索减负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AI技术的应用抱有极大期待。禅城区南庄镇吉利中学的数学教师孔潭活计划引入AI技术,如deepseek和文心一言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定制个性化的作业内容,并设计多样化的题型,力求减负而不减质量。“AI工具能精准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结合AI技术出题与我们自身的调整,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孔潭活表示。

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家长的态度也呈现分化趋势。大多数家长支持“熔断机制”,认为它能为孩子们腾出更多课余时间,有助于他们培养兴趣爱好,促进身心发展。禅城区的家长陆女士表示:“熔断机制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更好地成长。”但也有部分家长对此表示担忧。何女士认为,“熔断机制”虽然有助于减轻负担,但也需要配套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她指出,自己的孩子还小,缺乏自觉性,“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熔断’可能反而导致作业堆积,最后还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弥补。”
对于“熔断机制”的实施,不少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应对方法。初中生梁慧仪表示,学生可以调整作业的顺序,把新知识点的练习安排在晚上7点到9点之间,活跃思维,而摘抄或计算类作业则可以留到9点后完成。“即使做不完,也可以利用次日的零散时间继续完成。这样既不会错过新的知识点,又能保证充足的睡眠。”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张喆、李倬伦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袁江帅
编辑 | 朱韵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