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南海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现场会召开,对3年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成效进行阶段性总结,动员全区上下继续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勇闯转型“深水区”、啃下升级“硬骨头”。
会议现场干货满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代表作经验分享,为7个示范园区和13个示范企业授牌,大沥盐步内衣、里水印刷包装新增纳入重点转型行业,一批企业签约入驻世发包装印刷产业园和南海中集智谷产业园,多个融资授信合作项目等签约,30家企业获得1.3亿元技改扶持资金;南海区有色金属产业绿色转型工作路径和重点任务发布,《南海区“聚力提速”特色产业发展协同推进工作方案》拟出台……南海将“左右开弓”,在坚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以特色产业总规模过万亿为目标,推动18个新兴特色产业发展,让南海实现从“制造大区”到“智造强区”的跃升。
大沥盐步内衣、里水印刷包装新增纳入南海重点转型行业。图为里水一印刷包装企业,工人忙碌地进行生产。/资料图片
看成效
传统产业的薄弱环节持续补强
传统产业是支撑南海经济命脉的根与魂。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南海形成了纺织、家具、铝型材、五金等一批优势传统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现如今,传统产业依旧是南海制造的基石。南海13个支柱特色产业集群,贡献了全区60%以上的工业产值。制造业共31个行业大类,南海就占据30个,完整的产业链生态,铸就了南海现代化产业体系最坚实的底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产业载体小散、龙头不足、技术落后、设计缺乏等问题日益显现,严重制约发展。“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传统产业都是南海经济的‘压舱石’,绝不能搞‘简单退出’‘一退了之。’”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南海要通过补强传统产业的薄弱环节,推动“老树发新枝”,使其成为“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石。
事实上,早在2022年,南海区就发出“动员令”,以“淘汰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基本思路,全面支持7个镇街持续攻坚13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南海通过搭平台、练内功、树龙头等“六维”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呈现出思变、质变、量变、形变、生态变的欣喜成果。
南海区发改局局长张家玉介绍,从2022年到2024年,南海企业和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全区13个传统产业取得长足发展,规上(限上)企业总产值(总营收)突破7700亿元,累计增长15%以上,其中西樵纺织、九江家具等更是连年保持双位数高速增长,成为转型升级的标杆示范。
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附加值占比显著提升。13个传统产业中,超12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智化改造,占比近70%;建成智能工厂、“无灯车间”等标杆项目,带动部分企业生产效率提升40%,产品溢价率超30%。3年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85家;隐形冠军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899家。
在空间方面,南海累计整治建设用地6.5万亩,供应产业用地1.9万亩(存量用地占比75.4%)。一批“小散乱”的村级工业园逐渐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产业社区蝶变,建成了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量产线,并构建起政、企、民协同发力的良性机制。
树标杆
转型“星火”渐呈燎原之势
除了整体成效外,南海各行各业也涌现了一批转型的成功实践,“星星之火”渐呈“燎原之势”。
比如,针对传统产业普遍存在的“低小散”问题,南海大力引导传统产业企业上规升级、规范发展。大沥以专业市场改造升级为突破口,引导商贸市场主体规范经营,加快发展工展贸一体化产业新形态,目前正在推进改造项目14个。桂城推动玉器珠宝产业规范化转型,建成超百万平方米的玉器主题产业社区,新增规上企业26家、“个转企”超100家,首创“官方翡翠公盘”累计实现交易额超21亿元,3年间税收从不足2000万元跃升至1.23亿元。
在智能化改造方面,诺胜公司自主研发诺胜医疗数字化MOM系统,大幅缩短订单交付周期;名杰纺织对生产线进行数智化改造,建设综合智造型大厦,打破了纺织企业不能上楼生产的“行业定律”;德展汽车零部件公司对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做到300秒内一键换模,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另外还有一批企业在融合化发展和绿色化转型方面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林氏家居、西昊家具将东方美学、龙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受到消费者追捧;“最传统”的纺织行业探索出车间无工人、企业无外电、厂区无废水的“三无工厂”,并引入氢气还原靛蓝技术进一步提升行业“含绿量”……
“我们要从生动鲜活的企业实践中汲取智慧力量。”顾耀辉表示,大家要进一步坚定“转”的信心决心,明确“转”的方向路径,以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凤凰涅槃、蝶变升级,不断夯实现代化建设的产业根基。
谈未来
以“人文+科创”驱动模式之变
今年,南海区委把“人文引领、科技驱动”作为工作的主攻方向。“人文+科技”也成为驱动产业升级模式变革的突破口。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南海已凝聚了指向清晰的“1+2”未来共识。其中,“1”即一个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2”即人文引领和科技驱动两大举措。
在人文引领方面,南海将深入挖掘传统产业历史底蕴,打造文化IP,让传统产业更有历史底蕴,也让年轻人看见,传统不等于落后,匠心才是永恒的高端。
南海的纺织、玉器珠宝、家具等传统产业,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既是文化又是产业。接下来,南海将启动“南海匠造”品牌计划,评选一批“文化+科技”融合爆品,打造“南海工业记忆馆”“西樵纺织艺术村”等产业文化标志项目,为传统产业插上文化的翅膀。同时,南海还将持续举办各层次、各领域的“艺企同行”活动,为企业家、艺术家跨界交流搭建平台、链接资源、促成合作。
在科技驱动方面,南海将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力争三年内实现规上企业改造全覆盖,AI工厂普及率达50%,让南海制造从“汗水经济”迈向“智慧经济”。
目前,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33家高端科创平台已陆续进入收获期。未来,南海将依托平台定期组织对接交流,推动企业向研发层借脑,科创机构向应用层取经,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锻造传统产业硬核实力。
南海拥有腾讯、阿里云、腾一科技等超200家覆盖转型全链条的数字化服务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灵泽万川AI数字人、探物智能“探布无忧”模型等产品还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接下来,南海将持之以恒推动传统制造乘“云”而上、借“数”发展。同时,深化人工智能、数字化、工业机器人等在制造业发展全领域、各环节的应用,以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推动传统产业基业长青。
此次会上,南海区有色金属产业绿色转型工作路径和重点任务也对外发布。南海将围绕“一山一园一院两平台”为核心框架,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升级。同时,南海区经促局还对拟出台的《南海区“聚力提速”特色产业发展协同推进工作方案》进行解读。未来,南海将“左右开弓”,在坚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以南海特色产业总规模过万亿为目标,推动水上文旅经济相关产业、赛事演艺产业、氢能产业、电力产业等18个新兴特色产业发展,突破南海区产业传统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让南海实现从“制造大区”到“智造强区”的跃升。
站在新起点上,南海已吹响提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的号角,加快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为“再造一个新佛山”作出更大贡献。
文字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宁 通讯员李军康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