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强热线》栏目报道了禅城、南海、顺德、三水多地人行天桥电梯,出现了“建而不用”“故障频发”等问题,引发众多市民关注,6月3日上午,《早晨从946出发》邀请市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上线,共同讨论如何用好管好天桥电梯。
应提高维保频率
据了解,人行天桥电梯,由于长期处于日晒高温的状态下,电梯的配件会更加容易磨损和老化。因此,佛山市人大代表、佛山市住友富士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海峰建议,公共场所的电梯应提高维保的频率,从每月两次增加到三次或以上。

陆海峰指出,人行天桥的电梯维保,需要注意很多细节。“第一,由于天桥电梯是在户外,灰尘会很多,所以清洁要做好;第二是加油,由于电梯经常上下,所以导轨油很容易挥发;第三是要检查钢丝绳,看看有没有溢油或者太干的情况;第四是要调整钢丝绳的松紧度、看电路板会不会出现接触不良等情况。”

引入商业化运营
据介绍,人行天桥电梯每台每月的维保费一般在五六百元,以一座人行天桥2台电梯为例,每年的维保费不到2万元。目前佛山市个别天桥电梯维保不及时,或者停止运行等问题,根源是什么呢?
“没有理由零部件坏了需要停一两个月,原则上15天就要搞定。”陆海峰建议,人行天桥电梯的维保,可以交给广告公司运营,广告公司会将天桥的商业价值发挥出来。
佛山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曾小明表示,像人行天桥等公共交通设施,可以进行合理开发,采取商业化运营的方式,用广告等收入冲抵维保费用,是一种值得积极尝试的做法。此外,由于不同地方天桥的人流量不一样,可以通过分类的方式制定对应的费用。“肥瘦搭配卖猪肉,打包一起,比如说祖庙街道的天桥,有些很热闹、很旺,有些稍微冷清些,全部打包拿下,我想商家还是可以做的。”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世玉
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宋世伟
编辑 | 杨权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