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佛山市博物馆开馆试运行

传岭南文脉,续时代新篇。9月29日,佛山市博物馆在东平河畔启幕。这座承载着佛山千年文脉的城市文化新地标,以独特的建筑语言与丰富的展陈内容,系统性地呈现佛山“沧海变桑田 岭南最传奇”的独特魅力,成为市民与海内外游客探秘佛山的全新窗口。

多维展陈融汇古今 沉浸体验岭南风华

位于佛山新城文化中心南端的佛山市博物馆,总面积4.2万平方米,核心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划分为陈列展览区、藏品管理区、教育与综合服务区等功能空间,设置国宝厅、沉浸式数字展厅及儿童文博天地等。

佛山市博物馆设“传奇都会——佛山历史文化陈列”“风物最岭南——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石湾是个美陶湾”3个基本陈列。

其中,历史陈列厅“传奇都会——佛山历史文化陈列”以佛山历史发展为脉络,以600多件(套)文物为见证,通过艺术雕塑、微缩场景、艺术装置、碗幕沉浸式演绎、情景式数字艺术历史场景复原等丰富手段,全面展示佛山从史前到清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展现了佛山在不同阶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石湾陶展厅“石湾是个美陶湾”选取了从明代到现当代的艺术器皿、人物塑像、动物造型、瓦脊微塑等类别的150件(套)陶塑精品,反映石湾陶塑500年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风格和成就。

非遗展厅的“风物最岭南——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则以实物、场景复原与多媒体结合,展示春节、行通济、祖庙庙会、佛山秋色等民俗活动,生动诠释佛山非遗活态传承的独特价值。

沉浸式数字展厅以“樵见佛山 扬帆岭南”为主题,以最前沿的数字特效技术,演绎“岁月·淬染”“生命·舞动”“时代·舒卷”三个篇章,介绍佛山的历史根源、人文盛景、产业风采,采用720°环绕视觉与立体环绕声效系统、全方位包裹的裸眼三维影像,让观众沉浸其中,深度领略佛山文化的传承与活力。

国宝厅的海丝珍宝——“南海Ⅰ号”出水文物精品展,精选22件“南海Ⅰ号”出水文物,包括曾经登上《国家宝藏》节目的金项饰、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等陶瓷器。

赋能博物馆之城 共筑湾区文化新格局

深厚的馆藏,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目前,佛山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总量约5万件,其中珍贵文物9000件,数量位居广东省第二,藏品主要涵盖瓷器、陶器、书法、绘画、碑帖、金银器、钱币、民俗文物等多个品类,尤以书画、石湾陶器、铁器、木版年画、武术文物、粤剧文物等最具特色,是岭南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

开馆仪式上,黄承志、王恒等多名捐赠者和捐赠单位,向佛山市博物馆捐赠多件重要文物,为佛山文博事业添砖加瓦。林惠宣、李淑勤、饶宝莲、潘柏林等7名“佛山市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获颁证书。

2017年,佛山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目前,全市备案登记博物馆增加至35家,居全省第三,其中民办馆占比超7成。国家级博物馆扩充到10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实现已建成国有馆均为国家级博物馆。

副市长文曦表示,佛山市博物馆作为环两江先行区协同区内设立的首个综合性博物馆,是佛山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其开馆是佛山推进“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生动注脚。

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李再炎表示,佛山市博物馆是广东省新开放博物馆中的生力军,是全省大馆和全市大馆。希望佛山市博物馆充分发挥大馆作用,努力把佛山市博物馆建设成为与佛山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匹配、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一流博物馆。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周宇,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陈瑞近,市领导陈新文等出席开馆仪式。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陆佩兰

编辑 | 杨权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