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甘竹溪,一侧是传统龙舟破浪前行,鼓声震天;另一侧,五彩桨板上的年轻人灵活穿梭,球杆轻点水面,激起阵阵涟漪。这是国庆中秋假期顺德龙江的独特景致,千年龙舟文化与新兴桨板运动在甘竹滩水域完美交融。
10月2日,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桨板球公开赛(佛山站)在顺德龙江甘竹滩水域举行。/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伯青摄
10月2日,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桨板球公开赛(佛山站)在顺德龙江甘竹滩水域举行。来自广州的邝女士一记漂亮射门赢得满堂彩,她说:“桨板球结合了平衡技巧和战术配合,特别有趣。”
在三水区的佛山DiveHub国际潜水乐园,惠州游客雷女士连续三天潜入蓝眼泪矿山湖区:“这里水质好、水深够,是难得的潜水胜地,长假更要玩个够。”
从龙舟竞渡的百舸争流,到桨板击水的个性飞扬,再到深度潜水的碧波探秘,佛山水上运动正从传统竞技向多元消费场景裂变,成为这个假期文旅体融合的亮丽风景。
一块板为何能激活一池春水
佛山水网密布,近千条河涌纵横交错,水域面积约占四分之一。这片丰沛的水资源不仅孕育了奋勇争先的龙舟文化,也为现代水上运动项目提供了天然舞台。
作为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桨板球公开赛(佛山站)的承办方,菁邦(佛山)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教练冼子豪对甘竹溪的场地条件给予充分肯定:“这里水域开阔、水质优良,非常适合开展桨板球等水上项目,期待未来引进更多活动和赛事。”
位于三水区南山镇蓝眼泪矿山湖区的佛山DiveHub国际潜水乐园,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内陆潜水基地。佛山DiveHub国际潜水乐园创始人刘皓源表示,矿山湖区具备水质清澈、水面开阔、水深充足三大优势,“最深处约48米,可覆盖潜水教学99%的场景,我们非常看好这里的潜力。”
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桨板、桨板球、皮划艇、潜水等水上运动项目在佛山迅速兴起。
在顺德容桂,眉蕉河水上运动基地串珠成链,整合了水上运动中心、龙舟文化公园、深潜赛艇中心等设施,形成完整的水上运动动线。近年来,这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来客,桨板比赛、教练员与裁判员培训、公益教学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持续为这片水域注入活力。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佛山水上运动迎来新一轮热潮:10月2日,粤港澳大湾区桨板球公开赛(佛山站)在龙江甘竹滩举行,吸引广佛港澳等地20支队伍同场竞技;3日,甘竹溪上演萌宠桨板嘉年华,30多只爱犬与主人共划桨板,成为一道温馨风景;4日,友联杯镇(街)龙舟公开赛擂鼓开桨,33支队伍在300米直道展开激烈角逐。
另一方面,水上运动已不再局限于体育本身,而是延伸为融合旅游、餐饮、住宿的复合型消费场景,为佛山的水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甘竹溪上演的水上盛宴显著拉动了本地消费。赛事期间,甘竹溪沿岸的创意市集、车尾箱集市人气旺盛,周边餐饮翻台率明显上升。“通过本次赛事,左滩水域74公顷优质水面资源转化为‘生态+工业+潮玩’的文旅发展动能。”龙江镇党委委员周子傲表示,龙江正以攻坚克难的“甘竹滩精神”,推动体育与文旅、非遗、美食等多业态融合,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水上运动品牌。
年轻人为何爱上“水上漂”
水上运动为何能在佛山迅速崛起?
顺德区桨板运动协会会长何迪嘉说:“桨板等水上运动对水质要求极高,河湖水质持续改善是项目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得益于系统性的水环境治理,佛山市水质持续改善,2024年14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标。持续而深入的治水努力,将佛山密布的河涌转变为开展水上运动的天然舞台,为水上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桨板、皮划艇等水上运动兼具挑战性与趣味性,契合年轻人追求个性、热衷社交的消费偏好。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桨板球公开赛(佛山站)现场观察发现,与传统龙舟赛以中老年观众为主不同,桨板球赛场涌现出大量年轻面孔与亲子家庭观赛。
顺德区桨板运动协会教练黄素琴透露:“我们学员中20~35岁的年轻人占比超六成,他们更看重运动的趣味与社交属性。”刘皓源也坦言,热衷于潜水运动的大都是年轻人。在相关平台上,该潜水乐园的体验套餐最受欢迎。从看水到玩水的变化,反映出水上运动正从观赏性竞技向体验式参与转变。
从由资源禀赋与硬件设施构成的硬场地,到由活动创意与跨界融合打造的软场景,场景化运营是佛山水上运动发展的关键抓手。
“其他运动可能是场地找人,但水上运动尤其是潜水,更多是人找场地。一个有竞争力的场景,就会有很强的辐射力。”刘皓源道出了场景的吸引力,“我们经常接待从大湾区各地赶来的游客,最近还有上海游客专程前来体验。”
在建设硬场地和打造软场景方面,佛山充分整合区域水域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运动空间:顺德勒流基地将古村游览与水乡文化讲解相结合,打造沉浸式岭南风情体验;南海千灯湖片区利用城市中心水域,举办水上运动与创意市集联动的新型消费活动;三水蓝眼泪矿山湖区依托深水湖区建成全球最大内陆潜水基地,提供专业的潜水教学服务。
硬场地与软场景双轮驱动,让每一片水域都焕发出独特魅力,形成对不同人群的持续吸引力,真正实现从“有水可玩”到“值得常来”的品质跃升。
文字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伯青、杨婷、吴海泉
编辑 | 古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