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建全国中医药强市,佛山何以先行?

主持人:刘蓉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广东省与佛山市也已做出部署,建设全国中医药强市将成为佛山未来重要议程之一,佛山的中医药事业正迎来一个重大的发展契机。佛山是岭南中成药的发祥地,素有“岭南药祖”“广东成药之乡”等美誉,中药产业蓬勃发展、中医药发展群众基础好,这些都为这座城市加快建设全国中医药强市积蓄能量。本期圆桌论坛,各位嘉宾将为佛山如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打造“五大高地”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计划

程礼才。佛山市卫健局中医科科长

名院、名科、名医是支撑佛山中医药医疗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佛山积极推进实施“登峰计划”,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全市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以专科建设为抓手,大力打造中医专科品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佛山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建设中医名院、名科、名医为抓手,推进中医药科研创新,积极加快全国中医药强市建设。

名院、名科、名医是支撑佛山中医药医疗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佛山积极推进实施“登峰计划”,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全市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以专科建设为抓手,大力打造中医专科品牌。目前,全市现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3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2家;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5个,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6个;在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上,目前全市已有20人荣获“广东省名中医”称号,一批中医医生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在中医科研创新和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上,佛山也在快马加鞭。加大对中医药生产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基于经典名方、协定处方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产品的研发创新。此外,全市45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有中医,大大提升了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

接下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中医药大会精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佛山建设全国中医药强市的步伐。

一是实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推进实施《佛山市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重点落实好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强化中医人才培养、推进中医技术创新、抓好中医文化宣传等五个方面21项任务。

二是创新机制提升基层中医服务水平。推进落实《佛山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方案》,建立佛山市中医院等5间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全市46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机制。认真实施《佛山市中医药创新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管理办法》,每年推广应用不少于20项中医药创新适宜技术。

三是加强专科建设和提升医疗质量。推进实施《佛山市“十四五”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和中医专病建设方案》,建设一批省内一流的高水平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和专科团队。认真落实《佛山市中医专科联盟建设工作方案》,组建一批中医专科联盟。组建一批市级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加强全市中医医疗工作质量监管。

四是创新机制培养中医药人才。组织实施《佛山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工作方案》,培养一批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通过开设中医典培训班、中医优才研修班、中医临床骨干培训班等,加强中医临床骨干培训。推进实施《佛山市中医药高端人才培养工作方案》,推荐一批中医药各领域拔尖和优秀的专科人才加强培养,使之成为各专科领域的全省、全国知名专家。(程礼才)

筑人才高地建全国中医药强市

张斌。佛山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重症医学博士后

中医药人才培养,除了医院要加强内部管理,还需要从政府层面高瞻远瞩,统筹规划,既要有战略性的长远眼光,也要有行之有效的抓手。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在佛山吹响加快建设全国中医药强市的号角之际,中医药人才的传承、培养和聚集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

虽然佛山中医药在民间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在中医药事业振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但众所周知,名中医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岁月沉淀和临床历练,目前佛山还没有一名国医大师,中医药人才高地建设任重道远。

以佛山市中医院为例,近年来已探索实施了相关举措,目前已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0位、硕士研究生导师71位。陈渭良、钟广玲被授予全国“中医骨伤名师”称号,6位教授被授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称号,有7人获评“广东省名中医”,6人获评“佛山名医”,建立了4个省级以上名医传承工作室,近期也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中医药人才培养,除了医院要加强内部管理,还需要从政府层面高瞻远瞩,统筹规划,既要有战略性的长远眼光,也要有行之有效的抓手。一方面通过师承传业不断整理、挖掘、弘扬自身的中医流派,培育更多的优秀传承人,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人才特殊政策,形成对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中医药人才的强大吸引力。具体可从以下政府层面着力推进:

一要建立名医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给予人力、经费、制度上的保障,一方面给予名医无微不至的关怀,激发名医最大限度地贡献力量和发挥潜能;另一方面培养师承梯队,用心传承名医的医术医德,整理和挖掘一批佛山本土中医药流派的学术经验。

二要打造高层次人才“孵化器”,培养或引进研究型及复合型中医药人才,通过设立博士后、博士工作站,加大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并带动临床科研能力的提升,形成一批全国重大中医药科研项目成果,如解决临床重大需求应用基础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多中心中医药项目的牵头研究、国际临床试验中医药项目注册研究等。

三要加大“西学中”跨专业领域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更多的西医、全科医生系统学习中医,培养中医思维,掌握中医经典和理法方药,尤其是通过辨证论治和整体观提高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

四是要加大对年轻“后浪”的培养,打造临床型中医药人才摇篮。目前佛山市中医院已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今后可考虑进一步合作建立佛山市中医药学院,争取建立中医药人才本、硕、博连贯性高等教育培养体系,通过教学相长,促使教师们不断提升临床技能和学术素养。同时建立佛山市中医药研究院,以此为平台,在本地以及全国名中医的指导下,全方位完成名中医的传承工作。

此上种种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总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举政府之力进行全面规划、长远建设。只要让佛山中医药从业人员拥有更多的荣誉感、使命感,才能将佛山打造成为中医药人才的“栖息地”,擦亮中医药强市的城市名片。(张斌

打造佛山中成药现代产业高地的三大对策

陈燕霞。佛山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讲师

佛山如何创新发展中成药产业体系,加速中成药现代产业发展进程?建议以产业规划为引领打造现代产业园、以工匠精神为指引打造本土知名品牌、以技术为支撑打造创新开发科研平台。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近日,佛山提出打造“五大高地”建设全国中医药强市,其中在如何创新发展中成药产业体系,加速中成药现代产业发展进程,建议采取三大对策:

一、以产业规划为引领打造现代产业园

加强规划引领,强化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做大做强佛山中成药产业,立足佛山中成药基础和制造业优势,加快打造若干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中成药产业园。中成药产业园是中成药产业市场化的流通平台、交易平台、产业集聚平台,涉及中药材加工、生产、仓储物流、中成药研发等产业。充分发挥佛山在先进装备制造方面的优势,通过“智能制造+中医药”,推动中医药企业积极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提高中医药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水平,打造有别于传统医药汤剂、饮片、中成药生产的绿色、智能、新型医药企业。大力推进中成药产业化招商,积极引入更多中医药、生物医药大型企业、龙头项目,带动佛山中成药产业集聚发展。

二、以工匠精神为指引打造本土知名品牌

中成药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质量和品牌问题,要坚持守正创新,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本土知名品牌。佛山成药中,以梁仲弘、冯了性、李众胜堂、源吉林等字号及其经典方剂如保济丸、儿科七厘散、蛇胆散、甘和茶等为代表,虽历百年仍畅旺不衰,可见佛山祖铺老号深入民心,在老字号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打造品质和品牌。高质量发展中药种植业,逐步扩大中药材本地及外延生产种植面积,为打造佛山地道中药产品提供充裕原材料供给,打造佛山中医药品质标杆。要把工匠精神植入药品制造中,大力推动中药材、饮片、制剂等中药的标准化建设,把高的质量标准、严的质量监管贯穿于药材种植采收、药品制造、医疗服务全链条,筑牢佛山中药的质量根基。切实提高品牌竞争力,助力佛山中成药蓬勃发展,推动佛山中医药走向世界。

三、以技术为支撑打造创新开发科研平台

将传统中成药优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佛山中医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促进中成药现代化。中医药产业运用新设备、新材料、微电子、基因技术、信息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已逐步发展为现代化高科技、高效益产业。深化中医基础研究,依托季华实验室等重大载体,引领带动中医药领域科研平台建设,推动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医疗机构和药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中药,系统开展中药质量控制和以科学实证为基础的创新中药研究,促进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和中成药质量提升,创新形成更多具有佛山特色的爆款中医药品。

原标题丨建全国中医药强市佛山何以先行?

来源丨佛山日报

编辑丨钟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