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高端访谈丨毛艳华:对接横琴和前海佛山如何乘势而上?

高端访谈

9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两份重磅文件,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 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热烈反响。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佛山在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上也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对接支持服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推动佛山在更广阔舞台加注新动能、赢得新优势、续写新篇章。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在接受佛山日报《理论周刊》 专访时表示,佛山要抓住这轮机遇,把营商环境推到一个更高水平。要以对接两个合作区为契机,打造与港澳合作区域的升级版。

专家简介

毛艳华,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广东省“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粤港澳合作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早稻田大学、纽约大学等海外高校研修和学术交流。在《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粤港澳合作四十年》等著作5部;曾获得国际贸易最高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共商共建共管共享 向管理体制创新要活力

两份方案的一个很重要背景,就是要在新的时间节点上推动一国两制的实践创新,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好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点作用。

《理论周刊》:您是如何看待这两份方案的出台?针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里的创新亮点,您是如何理解的?

毛艳华: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构建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在改革开放大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港澳繁荣稳定。两份方案的一个很重要背景,就是要在新的时间节点上推动一国两制的实践创新,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港澳传统竞争优势,更高水平深化改革开放,更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点作用。

针对澳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支持澳门发展中医药研发制造、特色金融、高新技术和会展商贸等产业,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2009年,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批复落地,2015年,广东自贸区横琴片区挂牌,横琴与澳门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和民生等方面已有诸多尝试,但在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上还有一定不足。此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 的出台,是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和开放举措,通过更多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初心不变,就是要为澳门多元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这也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举措。

从《方案》来看,在横琴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体制是一大亮点,可以说是粤澳合作的一个创举,包括管理机构、执行机构、社会管理、受益共享等方面创举,都是目前跨境合作区前所未有的。横琴合作区海关监管实施分线管理,即“一线开放”“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跨境金融电子围网系统,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体系,这些开放举措,其创新程度不亚于海南自贸港。

在横琴这个原来由内地管辖的区域,探索健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需要突破诸多由于两地法律制度不同所带来的障碍。为此,《方案》特别详细地罗列了保障措施,对于合作区有很大的赋权力度,包括支持合作区以清单式申请授权方式,在经济管理、营商环境、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清单式的授权模式,保障了合作区未来的改革发展有相关法律的支撑。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澳门回归22年来,在一国两制下中央继续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全新探索的决心和信心。

建设好两个合作区是广东的使命和机遇

新发展阶段,粤港澳仍然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对各自都有好处,这种合作是有很多互利性的。

《理论周刊》:您认为这两份方案,对推动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何意义?

毛艳华:建设好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是广东的使命,也是机遇,是广东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关乎广东高质量发展,是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有力支撑,推动广东在全国大局中彰显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区域价值。

横琴合作区是要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前海合作区是要服务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港澳经济受全球经济影响和冲击大,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社会问题,港澳的确面临一些发展问题和瓶颈。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与港澳有着最紧密合作的受益者,支持港澳发展,坚定落实一国两制,是广东的使命。新发展阶段,粤港澳仍然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对各自都有好处,这种合作是有很多互利性的。

港澳是市场化比较深入的城市经济体。深化粤港澳合作,对于广东来说非常重要。这既能解决港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对推动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广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服务业,而此次前海合作区方案在现代服务业的体制机制创新上就有众多举措,充分释放改革开放的动力和活力。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此次前海合作区方案中,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内容也浓墨重彩,这对于广东的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强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都有推动作用。可以说,两个合作区是广东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一子落而全盘活。

佛山要有拿出“最优资源”匹配对接的果决

能否主动对接和深化联动发展,更有赖于规则制度的开放,有赖于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产业基础,以及城市的品位、文化、宜居等。

《理论周刊》:针对这两个合作区,佛山提出了主动对接、主动支持、主动服务。您认为佛山的利好和机遇在哪里?

毛艳华:发挥两个平台的溢出效应,抢抓机遇,服务大局,主动作为,支持合作区建设,确实是佛山需要去做的。从两个合作区的发展基础和战略定位来看,它们是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与传统的以制造业工厂集聚为主的园区不太一样,这两个合作区依赖改革创新和高水平开放的制度设计,正在成为全球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地。因此,他们具有强大的功能辐射和创新外溢作用。高端要素的流动没有边界,主要取决于规则和机制对接。因此,能否主动对接和深化联动发展,更有赖于规则制度的开放,有赖于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产业基础,以及城市的品位、文化、宜居等。

从空间合作来看,佛山的各区都各有特色,可以根据各区域发展定位不同推动全方位对接,拿出最优的空间来对接,通过两个合作区的平台来承接港澳服务的转移; 从产业技术的角度看,佛山要抓好新产业的发展,从本身的产业转型升级出发,跟两个合作区的高端要素加强对接和主动承接;从产业链条分工的角度看,要基于区域产业链条的打造找出自身的优势与定位。此外,佛山已经有金融服务业基础、中医药产业基础等优势,都要利用好大湾区的整体优势来融入其中,尤其是中医药方面,不妨依托澳门的品牌打入国际市场。

对标对表 打造佛山特色的合作升级版

在前海合作区的方案里,就涉及大量营商环境建设的内容,比如探索设立公平竞争委员会、推进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市场化改革创新等,佛山完全可以对标对表。

《理论周刊》:面对两个合作区建设,您认为佛山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学习、对接,从而提升自身发展,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毛艳华:首先,对标对表前海合作区的方案,把佛山的营商环境推到一个更高水平。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硬件上会越来越不存在障碍,关键是软环境。所以营商环境还是有很多文章可以做的。在前海合作区的方案里,就涉及大量营商环境建设的内容,比如探索设立公平竞争委员会、推进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市场化改革创新,完善国企政策和竞争政策,等等,佛山完全可以对标对表。除了特定的税收政策优惠外,可以对标前海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的各方面措施,佛山可以梳理出属于自己的对标方案,哪些可以在佛山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佛山在制度创新上要大胆改革。在“佛山+香港”、“佛山+澳门”的园区合作平台上,可以借鉴学习两个合作区的合作治理模式,深化佛港和佛澳合作。有些合作可以在有条件的平台和项目先行先试,港澳都希望加强区域合作,佛山能吸引更多港澳人才来创新创业。

其次,可抓住横琴合作区的机遇,联合珠海打造提升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竞争力,以及加快珠江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自2014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启动建设以来,佛山市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起配套能力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在产业带的建设中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此时,佛山更要抓住横琴合作区的契机,主动对接,为正在培育形成超万亿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添火加柴。

此外,与合作区在柔性化人才方面对接、商贸对接、利用横琴的保税加工政策加强产业链对接,都值得佛山接下来好好琢磨。佛山一定要解放思想,贯彻好新发展理念,积极打通软硬连接通道,让合作区的高端要素更好地进到佛山来。以对接两个服务区为契机,争取打造各种合作的升级版。

理论前沿

四大扩区效应助力前海建设高质量发展引擎

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谭刚在《深圳特区报》上撰文指出: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展前海合作区发展空间,既为前海合作区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了更大规模的空间载体,又为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的战略定位构筑起更为广大的发展平台,还为支持香港更好发展及融入国家大局提供新机遇。针对前海合作区的扩区工作,必须充分释放前海扩区的强大规模效应与乘数效应。对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前海扩区的效应表现,可以概括为空间、区位、生态与功能四大扩区效应。

一是空间效应。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在原基础上扩大8倍,同时所扩区域集中连片,且新汇入区域的产业构成、资源配置、功能结构更为合理,有利于为前海发展聚集和承载更多要素资源、扩展成长空间,从而推进前海制度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物理空间扩区与政策制度扩区同步推进;有利于为深港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为提升深港合作能级搭建平台载体,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二是区位效应。前海扩区后所处区位由珠江入海口东岸偏南位置大幅向北拓展,覆盖珠江口在深圳段的南北全线,陆地上与东莞接壤,隔海与香港、珠海、中山相望,从而进一步增强前海合作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东西两岸之间的中心区位和发展极点特征,提升前海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中心极点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拓展前海的区位价值,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生态效应。扩区后的前海,拥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山海资源丰富,涵盖大小南山、68公里海岸线、27条入海河道、4处红树林湿地、6个城市公园、3个岛屿,丰富了前海合作区范围内的生态资源及其组合,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合作区规划、更好配置优质资源要素、建设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提供生态支撑,有助于打造融山、海、林、城、岛、港、湾于一体的大湾区城市新中心。

四是功能效应。前海扩区后,海陆空铁齐备,拥有一个国际机场、2个铁路站、7个港口码头、5个对外开放口岸、1条城际、7条轨道交通线、4条高快速路、1条跨境通道,这为前海提供了形态丰富、作用明显的功能载体,有助于为前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更有力的功能平台,不断增强前海高质量发展引擎功能。

原标题: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

对接横琴和前海佛山如何乘势而上?

来源丨佛山日报

文、整理丨佛山日报记者刘蓉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