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秦磊:从“双料”博士后到行业领军人

开栏语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将于11月19日~21日在佛山举行。这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从今日起,佛山日报推出“第一博谈”栏目,讲述各领域博士后创新创业的故事,全面展示我国博士后人才群体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

在全国的陶瓷卫浴产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双料”博士后秦磊名气不小。十年来,秦磊率领团队研制出首台基于无动力关节臂示教技术的国产喷釉打磨机器人,并创业迅速将其向整个陶瓷卫浴行业推广。

过去依赖传统制造模式的全国陶瓷卫浴企业,如今掀起了一轮数字化智能化革命。秦磊创立的广东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喷釉打磨机器人,在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七成,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秦磊说,他的目标是让智能工厂在工业制造行业全面普及,让科技创新成为传统行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征途漫漫,他的步伐却异常坚定。

秦磊(左)与研发团队在工作。/佛山日报实习生黄余雄 记者周春摄

博士后经历与积累是创业成功关键

秦磊开始创业之旅时,我国机器人产业正迎来第一个爆发期。

2007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毕业后,秦磊来到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开发陶瓷自动包装系统。

在一次次走访陶瓷卫浴企业过程中,他发现喷釉、打磨车间内高温、高粉尘、高噪音的恶劣环境严重影响着工人身体健康,便萌生了研制机器人改善陶瓷卫浴传统生产模式的想法。

2010年,机缘巧合之下,箭牌卫浴邀请秦磊帮助企业维修进口喷釉系统。在得知国外设备售后既繁琐又昂贵之后,他直接向企业提议自主研发机器人,没想到立即得到认同与支持。

双方一拍即合。箭牌出场地,秦磊出人出技术,仅用一年多就研发出首台基于无动力关节臂示教技术的国产喷釉打磨机器人,较同类型进口设备成本降低一半,效率提高一倍,车间环境更是得到大幅度改善。

箭牌所在的佛山是国内最大的陶瓷卫浴生产基地,当时互联网影响日益深刻,不少企业站到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秦磊在箭牌的成功探索让企业看到了变革的方向,纷纷上门寻求合作。

佛山拥有数以千计的陶瓷卫浴企业,加上政府明确将机器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全力打造,秦磊很快下定了创业的决心,要在这座中国制造业重镇大展拳脚。2013年,他拉上几位技术伙伴一同创办新鹏机器人(现为“汇博机器人”),为陶瓷、洁具、五金、卫浴等行业提供自动化机器人解决方案。

这支由“双料”博士后率领的创业团队很快得到社会肯定,次年即入选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获得总额超千万元的补贴。短短数年间,汇博迅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客户遍布国内外,今年合同收入有望突破3.5亿元。

秦磊创立的广东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佛山日报实习生黄余雄 记者周春摄

回忆创业历程,除了政府与企业的大力支持,秦磊认为自己博士后的经历与积累是成功的关键。“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了36年,社会普遍对博士后的认可度很高。无论是团队组建、市场拓展、融资申请,还是在与政府部门、企业客户交流过程中,我可以深刻感受到他们的那份信任。”

“博士后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资源,天然具有集聚优质资源的能力与优势。”秦磊说,博士后往往在某个科研领域深耕多年,具有系统性的知识储备,对技术难题解决路径、市场价值能够有较为准确的判断,而且知道哪里可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利用“朋友圈”快速组建起技术团队。

目前,汇博的研发团队超过150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占了1/10,还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企业创新能力提供支撑。

期盼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超越领跑

秦磊一直扎根在机器人领域,在许多同行眼里,他是极具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

这股执着的背后,是秦磊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清晰认识。尽管国产机器人已经满足一些对精度、速度等要求不是特别高的传统行业需求,可以凭借服务和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但对标世界先进,在核心零部件、操作系统、仿真软件等方面的差距显而易见。

“我在工厂看到很多客户进口的二手设备仍然能使用十多年,且精度、速度都很高,心头总是不由得一紧,我们要追赶的路还很长。”秦磊期盼继续发挥博士后科研优势,攻克技术难题,让国产机器人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作为企业创始人的秦磊早早就将企业管理放权给职业经理人,自己一头扎进科研中,2019年更是凭借“卫生洁具高效生产的机器人集成智能产线关键技术与应用”拿下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个项目亮点就是将传统行业里的工匠技术数字化。”秦磊说,他们研发系统能够快速记录示范工匠的技术与方法,通过算法综合优化出一套最佳方案,形成程序后传至机器人,让它们精准模仿工匠技术进行生产。

这种创新赋予了机器人学习的能力,既是对工匠技术的继承,更是提升。秦磊认为,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不仅要以工匠精神生产机器人,还要让机器人以工匠精神服务企业、服务人。

从单个机器人工作站,到生产线的自动化系统,再到整厂的自动化改造,汇博的技术研发以及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专利超过100个,累计销售2000多台机器人,服务600多家工业企业,整厂超千万元数字化智能化项目有17个。现在他们还收到马来西亚、越南等海外企业的订单。

由于年轻人对车间艰苦条件望而却步,喷釉、打磨等岗位的工人越来越难招,机器人恰好弥补了企业用工缺口。

当机器人、智能设备走进工厂后,秦磊却发现,企业招聘不到操作维护、系统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等应用人才。于是,他在2017年创办了犀灵机器人培训学院,以工业与教育双轮驱动的企业理念,开拓智能制造细分领域教育的广阔市场,致力于为中国工厂、中国智造培育专业人才。

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犀灵采用“项目导向制”的教学方式,以机器人实操为主,将实际工作需要掌握的工业控制、电器绘图、工业机器人项目集成设计等知识点编入项目中供学员学习,考核时要求学员自主完成一项结合企业真实案例的项目。

五年来,这种紧贴实际需求的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获得不少企业青睐,要求定向培育人才。更多的专业人才从这里走出去,在各自岗位上为机器人产业发展贡献光与热。

大赛提供博士后创业大舞台

当下中国已经成为支撑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总体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首次突破千亿元。

在秦磊的影响下,他的几个博士后师兄弟都先后创业。其中一人也来到佛山,专门提供与高铁相关的技术服务。

“佛山是我的福地,非常适合从0到1的创业者。”秦磊说,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能在佛山举行,既是对这座制造业大市的认可,也为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大赛搭建起博士后团队与各方资源的对接平台,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快车道。

“通俗点来说,让博士后找技术团队容易,但是找投资人很难。”在秦磊看来,博士后创业最大障碍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产业环境与资金支持。大赛为博士后创业项目提供来自学术与市场的双重检验,脱颖而出的项目如同“镀金”,将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度,更容易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对于大赛参赛选手,秦磊希望他们能够保持初心,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社会的发展。

秦磊表示,以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需要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领军企业,博士后创新创业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有优势,都要有空间。

但同时他认为应该用辩证方式去看待博士后创业,毕竟创业与否与个人兴趣相关。他建议,通过产学研模式培养出来的博士后,不管未来是投身企业、科研机构还是自主创业,只有更加注重学术与实践的结合,才能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文/佛山日报记者莫璇

编辑 | 王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