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调研
临近端午,南海桂城叠北社区成为焦点:近一个月以来,央视、湖南电视台、凤凰网等十几家媒体的节目组来到这里拍摄。媒体镜头展现的,不仅是独一无二的龙船漂移,还有充满水乡旧街风情的叠滘圩、“九曲十三湾”的蜿蜒水网、潮味十足的网红饮品店……叠北社区,这个以往被称为城乡接合部的地方,正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近年来,以龙船漂移文化品牌为发力点,叠北社区积极发扬“宁可煲烂,不准扒慢”的龙船精神,大力整治人居环境,丰富龙船文化内涵,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走出一条特色路子。
弯道龙船漂移成为全国罕见的盛景。
文化领航 龙船漂移育新机
5月31日晚10时,叠北社区依旧人声鼎沸。沿着蜿蜒的水道,一艘艘龙船划破宁静的水面,在狭窄的河涌里灵活前行。河岸边,人潮拥挤,掀起阵阵声浪。这是叠北社区龙船队伍集中夜训的情景。
近段时间,叠北社区龙船队伍集中夜训,吸引众多市民赶来围观。
叠北社区和叠南社区一起被称为叠滘水乡。在这里,龙船赛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九曲十三湾”的特色水网,使弯道龙船漂移成为全国罕见的盛景。
龙船是叠北社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龙船漂移火出了圈。端午节龙船赛牢牢占据媒体的重要版面,获央视多个频道报道,甚至吸引来自俄罗斯等国外媒体的关注。仅2018年,叠滘东胜、潭头、圣堂、茶基四个赛区共吸引超10万观众前来观看。今年4月以来,龙船队伍夜训的视频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成为爆款,端午龙船未赛先火……
在叠北社区党委书记庞朝汉看来,全村党群一心,下大力气升级村容村貌硬件软件,是叠北龙船出圈的基础。硬件方面,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厕所革命、雨污分流、洗涌、“四小园”建设等工程,让叠北再现百年岭南水乡古韵。如今,叠北社区在乡村振兴带动下美出了新高度:越来越绿的河水里可见“鱼翔浅底”,岸边建筑随处可见色彩丰富的彩绘涂鸦,绿树鲜花环绕着别致民居……
叠北社区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潮玩有机结合,通过水上戏曲游龙,联动周边学校举办水上龙船嘉年华,组织企业体验龙船弯道漂移、单人龙艇赛等多种丰富的活动形式,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进叠北沉浸式体验水乡文化。
叠北变了样,游客越来越多,带来了新的机遇。叠北东胜赛区的中段,一家装修得古色古香、名为“未定义·觅”的饮品店吸引不少顾客前来打卡。这里是本地居民、“90后”老板布丁(化名)的祖屋。布丁说,2019年,她跑遍桂城大街小巷为店铺选址,最终决定改造自家的祖屋。开业以来,尽管历经三年疫情大考,但店铺经营状况一直不错。今年初,就有客人预订店里端午节的座位,只为领略龙船漂移的风采。“越来越多人来这里看龙船比赛,家乡的环境也越来越靓,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如今,叠北社区已有20余家类似的店铺。
布丁在店铺忙碌。
产业赋能 特色文旅蹚新路
叠北,不只有水乡、龙船,还有历史悠久的圩市文化,现代潮流味十足的汽车文化。新业态与老传统的碰撞,带来了新的火花。叠北社区正摸索走出一条“车水马龙”的特色文旅产业新路径。
何为“车水马龙”?车即时代爱车小镇,水即叠滘水乡,马即马头墙建筑,龙为龙船。结合海八路原华南汽车城的产业基础,时代爱车小镇项目已聚集起多元化消费娱乐形态。近百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央综合体,除了汽车市场,还有壮观的老爷车博物馆、超大型儿童乐园、热闹的夜间集市以及高端酒店等,展现出产城高度融合的小镇生活模式。
在叠北,潮流与传统密不可分。作为“粤潮桂城”20个网红打卡点之一,叠滘圩承载起叠北居民的水乡情怀。2019年,叠滘圩改造工程启动,目前项目一期已对外开放。该项目通过保留原有墟市、原住民、文化展示植入等方式形成社区共建导向下的文商结合体验区,重现百年旧街风韵与生机,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游客来了,如何留得住、住得好、玩得开?庞朝汉说,如果说叠滘圩是叠北社区发展文旅产业的短期举措,那么南海“叠水小镇”建设便是长期愿景。2020年9月22日,叠水小镇正式落地。这个涵盖叠北、叠南两个社区的项目,囊括食、住、行、游、购、娱六类标志性体验产品。其中,民宿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叠北社区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今年,叠北社区将建设启用叠滘水乡文化博物馆,凝聚并展现叠滘的龙船、十番、醒狮、古村等文化符号。
“有了这些项目,叠北的文旅配套会越来越完善。”对于社区未来的发展,庞朝汉有这样一个设想: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叠北社区将致力打造一个集吃、住、玩、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路线,让前来叠北的游客,可以全方位领略岭南水乡风情和文化。
叠北社区风景宜人。
记者手记
让青年成为文化传承的关键力量
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绕不开传承的问题。“青黄不接”“后继无人”成为无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最大困境。但叠北社区没有这样的烦恼。庞朝汉直言:“龙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成问题。”
经过对叠北各支龙船队伍的多次观察发现,青年已成为扒龙船的主力军。例如,在拥有50多名队员的东胜聚贤堂龙船队,“95后”“00后”生力军便超过20人,年纪最小的仅16岁,是一名高一学生。对他们而言,扒龙船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这份情怀有来自对家乡水土的深爱,有来自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更有来自对家乡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不管身在何处,这份情怀延绵不断,时时回荡。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项浩大工程,需要生生不息久久为功。在叠北,社区和青年是一个相互成就、双向奔赴的过程。近年来,无数南海各界的青年艺术家、文学家纷纷走进叠北,用画笔和文字记录水乡盛景。叠北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整个社区上下团结一心努力奋进,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无疑激活了青年参与文化传承的热情。青年追求新潮充满创造力,他们将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叠滘水乡文化形式更加丰富和活跃,引领文化传承的新方向。
文、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宁 陈浩然
编辑 | 梁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