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武汉天气十分寒冷,接近零度,不知道您够不够暖和。您要穿多一点衣服,别感冒了……”12日,澜石小学五年级五班的张子昂给千里驰援湖北武汉的母亲张海玲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牵挂。
带着亲人的思念,同事的期盼,昨日,远在湖北战疫最前线的佛山医疗队队员也纷纷发回“家书”。记者再次连线他们,了解湖北战“疫”一线的佛山故事。
孩子写信
为前线母亲加油打气
“想不到他会写信给我,很温暖。”2月12日,佛山市第二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张海玲在武汉收到了10岁儿子张子昂写给她的信。这封信只有400字,但字里行间倾诉了对妈妈支援武汉的敬仰,他称妈妈是“最美逆行者”。
张子昂在信中写道:“妈妈,您在那边安心工作,不用担心我的学习和身体。我会好好保护自己的,您不必担心我。我会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也会减少出门,出门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懂事的儿子还贴心地提醒张海玲:“要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读完儿子的信,张海玲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抵达医院后合影。/受访者供图
2月9日,来自禅城区中心医院的脑科护士张海玲、内科护士冯翠坚作为佛山第二批驰援湖北医疗队成员抵达武汉。有着12年护理经验的张海玲经过多年在ICU的轮训、神经重症护理的工作经历,熟练掌握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对于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应急处理得心应手。而冯翠坚也是10年护理“老兵”,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抵达武汉第二天,两人参加了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一临时党支部第一次党员会议和全体队员大会,以及广东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培训动员大会。当晚,佛山第二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15名队员共同学习穿脱隔离衣,互相监督指正,队内考核均通过。11日一早,两人一起参加广东省医疗队的集中训练与考核,为进入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工作做准备。
昨日中午,刚吃完饭,张海玲和冯翠坚互相整理脑后的碎发,准备“入舱”工作。
提前准备
埋头练习穿脱防护服
“我已顺利抵达荆州。”“平安达到就好,注意安全。”简单的两条微信,是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林绍怡昨日和妻子在微信上为数不多的交流。
“广东省驻荆州前线指挥部当晚迅速组织我们各市医疗队队长开了一个碰头会,确定培训以及后续工作方案。”林绍怡说,昨日上午9时30分,前线指挥部组织全体医疗队开展防疫知识培训以及防护服穿脱实操训练。
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练习穿脱防护服。/受访者供图
“防护服穿起来第一感觉就是很闷,因为具有密闭性,穿戴后呼吸十分困难,护目镜也会时常起雾。”林绍怡表示,为了避免动作太大使得防护服被扯开,训练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得小心谨慎。
虽然出发前有不少队员提前练习穿脱防护服,但现场练习时,防护服穿脱的复杂性和严谨性还是出乎队员意料。“穿起来仅需20分钟,但是脱下来却需要超过1个小时。”林绍怡解释道,训练时要求每摘下头套、口罩、护目镜等一件防护用品,均需洗手消毒一次,因此脱一次防护用品,洗手消毒就要超过10次。虽然训练枯燥,但没有一位队员抱怨,全部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了训练任务。
据了解,目前佛山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已进驻荆州市荆州区,后续将协助当地医院开展抗击疫情工作。
前线报平安
队员纷纷寄家书
“亲爱的爸、妈、老婆还有我的小依依,我在武汉已全身心投入到了积极的工作当中,一切安好,勿念……”昨日,佛山市妇幼保健院ICU护士张健向家人发来一封家书,介绍自己在武汉的情况。
他在家书中提到,在武汉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事之间也是满满的信任,平日的衣食住行医院领导给予了最好保障,让家人无需担心。同时,他在信中也说出了自己的志向:“驰援武汉是我心所向,我想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及临床经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住这道关、这条线,不让疫情蔓延殃及更多的同胞。”
身在远方的张健牵挂着父母的身体健康、妻子的生活起居,最让他牵挂的还是刚满6个月的女儿,在家书的最后,他深情地对女儿依依说道:“我第一次当爸爸,真的不知道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爸爸,所以我只能给你做个榜样,希望你长大后也要像爸爸一样坚强、勇敢、乐观,你们都好好待在家里,我定不负众望,凯旋!”
刚结束工作的张健,工作服已全部湿透。/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佛山第二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来自三水区的4名护士彭丽贞、刘金燕、徐璐和陈芳芳也通过视频连线,向家人、同事报平安。
2月9日晚,四人与队友抵达武汉后入住酒店,彭丽贞告诉记者,接待她们的是广东驰援武汉医疗队成员,酒店的防护保障措施做得很到位,“每个宿舍都将清洁区、污染区等规范划分,保障医护人员避免感染”。
“请大家放心。我在前方会保护好自己,同时尽最大努力完成三水交给我的任务。”彭丽贞说。
来源|佛山日报
统筹|记者王旖荻
采写|记者宋世伟、周龙凤、王旖荻、何艳纯 通讯员何坚敏、林文雄、张秋芳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