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级项目落户,三龙湾禅城片区迎发展新契机;城市秀台动工,东平河北岸将崛起城市新地标;在全区率先推动高龄老人津贴秒付,探索智慧化基层社会治理;从文化底蕴中挖掘利好,发展和传承“陶文化”……
地处佛山中心城区核心,近年来,石湾镇街道坚定不移把产业做强、功能做优、品质做精,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打开城市格局,建设更高品质幸福石湾。
锚定目标再出发,奋楫扬帆启新程。
扛起禅城区第五次党代会赋予的使命。今后,石湾将突出陶艺传承、滨水客厅、数字经济、创新创意等功能,擦亮“南国陶都”金字招牌,勇当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尖兵,打造“人城产文”融合发展的滨水空间典范。
东平河水轴线上的东平河石湾湿地公园。石湾将把东平河水轴线建成国内一流的滨江核心景观带。/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产业升级
以数字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今年以来,石湾频频迎来重磅产业项目落地。
年初,佛山市建筑集团公司落户三龙湾禅城片区;3月,中筑天佑将总部迁至石湾;时隔几天,青山控股华南总部大楼在石湾奠基;6月,不锈钢行业龙头泰裕达集团将总部及下属关联企业迁至澜石不锈钢总部大厦;9月,禅城今年首个百亿级重大项目落户三龙湾禅城片区……
重大项目抢滩布局,相中的正是石湾的区位优势、营商环境和产业基础,也凸显石湾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决心。
产业项目落地离不开载体的支撑。近年来,石湾布局了国家级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东平云谷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季华路总部集聚带、“环文华公园”中央商务区、魁奇路地铁商务带和三龙湾总部集聚区等产业片区,推动产业园区向产业片区聚变升级。
“如今几大产业片区错位发展总部经济、地铁经济、数字经济等,以泛家居、大数据、大健康、泛金融、大汽贸、陶文商旅等高端现代服务业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石湾产业主体。”石湾镇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石湾中国陶谷“一谷十园”不断扩容提质,引进和培育一批骨干“文创+科创+设计”企业。今年,鹰牌陶瓷“联姻”天安新材,共同引领石湾泛家居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
与此同时,石湾依托不锈钢总部大厦、青山控股华南总部项目,深挖不锈钢产业潜力,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扩大产业集群效应。
新兴产业成长壮大。为配合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石湾加快建设东平云谷、广东(佛山)软件产业园等载体,发挥睿江云等本地行业龙头带动作用,培育数字经济成为增长新极点。
石湾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树凯表示,石湾将精心谋划产业新地图,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跃迁升级,加快构建高端现代化服务产业体系; 积极推进季华路总部集聚带、魁奇路地铁商务带、“环文华公园”中央商务区建设; 全力打造东平云谷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和红卫岗云上社区,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5G 商用、数字创新孵化等产业,不断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城市提质
建设国内一流滨江核心景观带
地处佛山中心城区核心区域,提升城市形态和功能品质,一向是石湾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石湾立足东、中、西三大片区格局,进一步提升作为中心城区的都市化品质,打造禅城乃至佛山重要的城市会客厅。
东片区,石湾坚持以最高标准、最优配置、最好设施加快建设三龙湾禅城片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都市区域。
中片区,石湾坚持以“绣花功夫”对城市道路、老旧社区、内街小巷、城中村等进行改造提升,加快环文华公园片区建设,助力打造“城市封面”“滨水客厅”。
西片区,石湾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以产业更新推动城市更新,将陶文化贯穿到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当中,建设最具古镇韵味的陶艺文化之都。
以三大片区为引领,石湾城市“颜值”越来越高,建成一大批城市更新、公园绿地及文体旅等项目。据统计,石湾拥有大雾岗森林公园、亚艺公园、文华公园、石湾公园、半月岛湿地公园等公园45个,2016年后新增公园面积41万平方米。
去年,佛山启动建设东平河水轴线,将打造新的滨水客厅。东平河水轴线十大景观亮点,有6个位于石湾。如今,澜石公园、佛山青年公园、城市秀台等项目已陆续落地,其中城市秀台将打造东平河北岸城市地标建筑。
“我们将继续发力,大力推动涉及石湾的东平河水轴线六大特色滨水亮点工程,加快推进石湾西段、石湾酒厂段等提升建设。”石湾镇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把东平河水轴线建设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滨江核心景观带,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重大项目落地,完善城市功能。
此外,石湾将继续推进澜改项目建设,在现有新明珠幼儿园、澜石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配套设施上,融入东平河水轴线建设,打造滨水客厅。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石湾以简约实用的建设理念,开展道路提升、慢行系统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
今年以来,石湾已开展了榴苑四街、东平小区、金澜新村、季华教工小区和金子苑小区等小区的改造提升工程,持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陈树凯表示,石湾将用心经营城市,坚决落实空间拓展任务,全力推进东平河水轴线滨水客厅建设,以最高标准、最优配置、最好设施加快三龙湾总部集聚区建设;继续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和交通治堵工程,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优先确保民生配套落地,提高城市建管水平,不断做美城市形态风貌。
陶艺传承
持续擦亮“南国陶都”金字招牌
10月16日,有65年历史的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乔迁到8号艺术码头,今后该企业将以创意家居陶艺文化产业为抓手,通过技术、设计、渠道创新,全力助推石湾陶艺家居装饰产业的发展,不断引领石湾陶艺蓬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新石湾美陶厂所在的8号艺术码头,定位为石湾乃至全国规模最大、功能齐全、配套完善、规划合理的创意家居陶艺产业综合园区,将打造成石湾陶艺产业新引擎,探索石湾陶艺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8号艺术码头是石湾传承和发展陶文化的缩影。
石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5000年的陶文化渊源、500年柴烧不断的古灶窑火,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有“南国陶都”“石湾瓦,甲天下”之美誉。
如何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擦亮“南国陶都”金字招牌?
近年来,石湾积极从文化底蕴中挖掘利好,将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培育为经济新增长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同时,石湾围绕南风古灶片区,支持市直国企做大做强,对旧厂房、旧物业进行改造提升,修旧如旧,建设文化载体,打造陶艺文化交流、文产融合发展的双创阵地,构建完整的陶文化创意产业生态链。
作为佛山博物馆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石湾拥有广东省陶瓷博物馆、岭南酒文化博物馆等博物馆以及柏林艺术馆、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等艺术馆共20家。目前石湾已启动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申报国家二级博物馆工作,推动博物馆提质创优,助力打造世界陶艺文化之都。
石湾对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获得社会认可,获评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为全市被授予国家级称号的两个镇街之一。中国陶谷小镇入选全国首批15个特色小镇典型案例并被国家发改委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经验进行推广。
未来,石湾将不断盘活新空间,吸引陶艺大师集聚落户和青年陶艺家扎根成长; 推进陶艺博物馆群建设计划,促进南风古灶片区整体活化提升;在人文古韵基础上融合创新业态,实现创意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完整的陶文化创意产业生态链,积极创建国家级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市民在新美陶参观了解8号艺术码头前世今生。近日,新美陶乔迁至8号艺术码头,将以创意家居陶艺文化产业为抓手,不断创新,助推石湾陶艺蓬勃发展。/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党建引领
构建智慧化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叮咚!石湾塘头村村民陈顺燕在70岁生日那天,收到高龄老人津贴已到账的短信,“很开心,没想到那么快收到第一笔高龄津贴。”陈顺燕说。
陈顺燕是石湾在全区率先试点高龄津贴秒批秒付的受惠老人之一。今年5月,禅城启动利民政策服务改革。石湾依托佛山扶持通(禅城分厅)平台,把民生政策业务申报、审核、资金拨付、流程监管集为一体,实现各项民生政策“一站通办”。
这是石湾开展智慧化基层治理试点探索的新尝试。
一直以来,石湾深化智慧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建设智慧化指挥平台,打造生态网格,探索线上司法、劳动监察平台和无感政府服务;在村试点开展智慧化基层治理,打造智慧家园平台,以智慧化治理促人居环境整治,建立数字农村平台,为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村居智慧化治理建设。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石湾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
为此,石湾做实做细村居三级党建网格,进一步明确常态化工作机制、人员定岗定责,推动智慧党建示范片区建设,推动小区党支部和共享小屋全覆盖,融合“城市大脑”与“共享社区”等智慧化手段,建立党支部引领片区自治格局。
与此同时,石湾抓好抓实农村党建“灯塔工程”“头雁工程”,通过导师帮带制加强对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培养,推动“红旗党支部”向村居延伸,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并继续向“两新”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开展“连心”共建。
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活力得到充分迸发。
榴苑社区借力党群议事厅平台,搭建党群沟通连心桥,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网络。
番村组建全市首个“红色讲师团”,推进村中民生实事,在村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基层治理格局。
塘头村党委通过组织党员群众结对帮扶老党员和困难村民,以党建促民生、以民生连民心、以民心聚合力。
接下来,石湾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做实做细“生态网格”,建立“今日石湾”城市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构建“一体指挥、一格共治”高效、智慧、协同的社会治理体系。
同时探索智能社区生活服务新模式,在率先试点高龄老人津贴秒付、长者饭堂线上点餐等服务之后,开拓更加便捷、更加均衡、更加精准的公共服务,打造智慧化社区服务高地。
延伸阅读
支撑高质量发展石湾锻造“铁军队伍”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石湾锻造了一支“铁军队伍”。
一直以来,石湾秉承“点线面布局”“老中青搭档”的思路,打造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干部队伍,以一人多岗、一岗多能模式,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炼年轻干部。
针对重大项目,石湾坚持落实“一月三问”工作机制,统筹面、关注点、跨线协同推动项目落地,组建重大项目“三人核心团队”,以“尖刀班+纪工委+人大办”模式督导督办、严抓落实。
石湾还进一步优化干部激励方案,事业单位、公资队伍均坚持以实绩论英雄、以改革论英雄,打破机关、村居、企业壁垒,为干部提供多层次晋升空间,拓宽用人渠道,建立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常态化制度。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石湾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解决一批各行业各领域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难事,让党史学习教育充满民生温度、取得扎实成效。
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石湾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团队,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打造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全国青年文明号”金字招牌,推动政务服务从“自然人”向“企业”服务扩展,探索承诺制审批,打造更高标准、更快速度、更优服务的便民惠企服务新高地。
来源丨佛山日报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冯栋 通讯员蔡晓薇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