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佛山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市政府编制的《佛山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佛山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两个《规划》勾勒了“十四五”时期佛山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蓝图。
推动市域优秀校长教师交流
到2025年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不少于44.31万个
据佛山市教育局局长管雪解读,《佛山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以构建佛山“五好教育”(每个家门口都有好学校、每所学校都有好校长、每位学生都有好教师、全市教育拥有好生态、每个孩子都有好未来)新思维新路径新行动,深化改革,高质量完成国家、省和市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任务,力求到2025年,实现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将佛山打造为教育改革创新的活力高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排头兵、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教育新形态先行者。
《规划》制定了“12345”重要任务清单,突出1个领导,即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构建2个体系,即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和高质量产教融合发展体系;推动3个改革:即教育“双减”改革、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改革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缩小4个差距,即区域、城乡、校际和群体教育发展差距;打造“五育并举”育人生态。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佛山将着力推进全面育人重点工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发展工程、高水平高等教育建设重点项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项目、大城名师工程和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七大重点项目。
管雪表示,《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直面学位资源紧张、“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资源不充分、家校社协同育人亟需加强、“双减”下加快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
到2025年,佛山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不少于44.31万个,其中幼儿园公办学位2.6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含政府购买学位)39.55万个、普通高中公办学位2.16万个。
为提升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协调水平,佛山还将坚持扶弱扶小扶新,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和群体教育差距,建立顺德结对高明、南海结对三水的教育帮扶机制,市教育局与高明区、三水区人民政府共同推动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协作机制。推动市域优秀校长教师交流,建立全市中小学优秀校长教师与相对薄弱中小学的校长教师间的双向交流机制。加强市级统筹,探索开展市级统筹普通高中的体制机制改革。建设跨区域教育共同体,推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向农村、新开发区以及相对薄弱学校倾斜、延伸。
实施13项重点任务和十大专栏项目
探索构建城市医联体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根据《佛山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佛山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地区)水平并位于全省前列,韧性、智慧、高质量、全赋能的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极点基本建成。
据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练凌东介绍,“十四五”期间,佛山将全面落实健康优先战略,完善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筑牢医防融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打造珠江西岸的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迈向新高度,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培育优势互补的健康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优化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和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强化卫生健康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提质升级,加快医药科技创新和医教研协同发展,提升卫生健康全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等13项重点任务。
具体来讲,佛山将深入开展健康佛山行动项目、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建设项目,创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项目,完善公共卫生体系重点项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项目,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重点项目,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项目、职业健康服务项目、重点人群服务项目、卫生健康信息化提升项目等十大专栏项目。
其中健康佛山行动项目已制定《健康佛山行动(2020—2030年)》,明确18个专项行动并推进落实。
爱国卫生运动项目将建立健全爱国卫生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以卫生创建、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国家卫生镇创建,到2025年实现卫生镇全覆盖。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项目将探索构建以市、区两级医疗中心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互为补充、相互协作、资源共享的城市医联体。
在职业健康服务项目中,建立健全1支职业病监测评估专业技术队伍,建立1个市级职业病诊疗康复机构,建立1个市级职业病研究机构。在重点人群服务项目中,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建设示范性/星级托育机构,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5.8位。
文/佛山日报记者黄碧云 通讯员佛任宣
编辑/王琦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