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水区,有这样一个家庭,每个月全家出动,沿着三水的河岸行走,看到垃圾便马上捡起……他们秉持公益初心,活跃在河湖保护、社区治理等志愿服务一线,用爱守护生态环境,用心传承最美家风,他们便是张冬瑜家庭。2021年,张冬瑜家庭获评佛山市“最美家庭”。
张冬瑜一家。/受访者供图
秉持公益初心 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
张冬瑜是三水区工业中等学校高级讲师、硕士研究生,丈夫胡忠录是三水区大塘镇党委委员、博士研究生,夫妻俩都是党员,两个儿子分别就读幼儿园和初中。多年来,张冬瑜家庭秉持公益初心,始终活跃在河湖保护、社区治理、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一线。
2017年,三水区先行先试,为河涌配置“民间河长”,胡忠录作为其中一员,牵头组建三水小记者亲子志愿服务队,通过“小手拉大手”开展河湖保护志愿服务,受到三水亲子家庭的热烈响应。在妻子张冬瑜的协助下,胡忠录创设了“守望故乡水”公益品牌,定期组织亲子家庭、民间河长、水义工志愿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巡河志愿服务行动,形成区、镇、村(居)民间河长、志愿者联动巡河机制,积极维护河湖环境保护。2020年10月,在水利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开展的寻找“最美河湖卫士”活动中,胡忠录获评全国“最美河湖卫士”,是佛山市唯一获奖者。
2021年年初,胡忠录担任河长后,张冬瑜“接棒”水义工志愿者,率领佛山市水义工志愿服务大塘大队,在大塘镇建立佛山市首个民间河长工作室,并担任负责人,自筹资金购置便携式检测仪,用于河涌水质检测志愿服务,并强化环境保护宣传。
此外,张冬瑜家庭每月都会组织其他志愿者共同开展护河巡河行动。在他们看来,清理河岸垃圾虽是举手之劳,却是守护三水绿水青山不可或缺的力量。
从参与到组织 带动更多家庭投身公益
2014年,张冬瑜全家参与张边社区组织的资助贫困学子活动,开启了一家人的公益之路。一次次的公益之行也让他们对开展公益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2017年胡忠录创设“守望故乡水”公益品牌,这成为张冬瑜家庭从事公益事业的转折点,从此他们家不仅是志愿服务的参与者,更是策划者和组织者,他们通过自身的行动带动更多家庭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当你和家人们共同为呵护环境而努力的时候,家人之间会产生很强烈的成就感,一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更加紧密。”张冬瑜说。
张冬瑜夫妇以身作则,两个儿子小小年纪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儿子胡浩淇虽只有13岁,但已有8年志愿经历。“做志愿者能帮助有需要的人,还可以带动朋友、同学参与其中,是一件很有价值并值得长期坚持的事情。”胡浩淇说。
如今,在西南中学上学的他不仅在校外做志愿者,也时常出现在学校的志愿服务队伍中:在图书馆维护阅读秩序、在学校食堂倡导同学们文明就餐、在运动会上服务参赛队员……从他身上可看到新时代好少年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健康向上、和谐友爱的家风能帮助孩子找到向善向上的力量,张冬瑜夫妇通过成立亲子志愿服务队,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并引导更多家庭参与保卫家乡水生态行动,一个个“小家”以家风美德凝聚环保共识,让三水这个“大家庭”更加美丽、更加幸福。
文/佛山日报记者邵巧玲
编辑丨梁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