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志愿服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独特的价值。佛山要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以志愿服务制度化推动佛山建设“志愿之城”“向善之城”。
佛山较早开展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1994年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2000年出台《佛山市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管理试行办法》,2012年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的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2017年初入选全国第三批“志愿之城”试点城市。2020印发《佛山市建设高质量“志愿之城”行动计划》。2021年,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共建共享‘爱满佛山、向善之城’”,“持续深化‘志愿之城’建设。”对建设“向善之城”“志愿之城”作出了新部署。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深化“志愿之城”建设:
一是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提升志愿服务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志愿服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比如,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致贺信,称赞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并向他们提出“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是我们开展志愿工作的重要指引,我们要融会贯通地学,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与思想精髓,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重要部署,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迈上新台阶。
二是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制度,挖掘志愿服务的深度。一座城市的吸引力,首先是来自其文明与法治。佛山要充分利用拥有地方立法权的优势,在上位法框架下,结合已有工作基础和地方特点,借鉴外市在志愿服务法规中的一些先进做法,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市民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注册审核、时数记录、培训考核、保障激励、违规处罚等细则;整合党委、政府、群团、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便于志愿者、需求方、志愿服务项目等快速对接;加强志愿服务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培育全市人民的志愿精神,营造全社会尊重志愿服务的文化氛围,增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的社会责任感与行动自觉,将志愿服务打造成佛山城市形象新名片。
三是发动广大市民主动担当积极参与,拓宽志愿服务的广度。目前,佛山全市已形成市、区、镇、社区四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超160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达975个,志愿服务团体7537个,广大志愿者活跃在疫情防控、敬老助残、扶贫帮困、文明礼仪等众多领域。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全市人民利用自己的专长、时间、精力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在志愿服务中升华人生新境界,与城市双向奔赴、提升城市软实力,实现共赢。
文丨蒋尊国(作者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团委书记)
编辑丨冼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