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大家谈丨发挥文化数字化系统性建构优势

当前,数字化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产业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潮流发展自身?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佛山此前出台的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三年行动方案也提出,要推动数字文化发展走在前列。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对文化产业的时代要求、市场需求和自信追求三个层面的有力回应。一是时代的要求。当下,国际局势动荡,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以数字化为抓手,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文化强盛是中国强国之路的表征,因此,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是时代的要求。二是市场的需求。近些年,中国数字化发展呈井喷态势,数字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钱包、数字出行等嵌入老百姓生活。“文化+”与“技术+”融合叠加,数字化市场增量明显。许多“现象级”文化产品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IP,如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等。三是自信的追求。纵观历史,国家的衰亡总是伴随着国家、民族自信的崩塌与怀疑。文化艺术作为“经国之大业”的观点已在中外学界成为共识。当下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文化勃兴有利于增强国家自信、民族自信。

《意见》从建设、治理、监管、服务等维度展开,强调系统性思维,以整体性和统一性为特点,利用贯通、汇集、关联等手段,建设具有惠及全民、体验立体、整体效能的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为我们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引。

一是强化文化数字化资源的系统性梳理。首先,摸清家底,立规设限。全面梳理中华文化资源,制定统一的文化识别标准,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资源由散状向集聚转变,解决零散文化资源开发难的共性问题。其次,对标国际,跨界思维。对标国际经验,依托关联服务引擎和应用软件,科学地汇集、贯通、融合关联性文化资源,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数字化强国之路。再次,强本固基,系统建构。要集中建设一批基础性数字服务设施,构建“一核多节,全域多芯”的整体建设机制。“一核”指的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中心;“多节”是指省域中心和区域中心;全域是指覆盖全国;“多芯”是指区域性集群式智能计算中心。

二是加强文化数字化政策的系统性引导。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扎实推动文化数字化。首先,定标准,划责任。制定具体、可见的绩效标准,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实现文化数字化治理,并将文化数字化管理纳入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范围。其次,强政策,高投入。优化政府投入,扶持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再次,拓抓手,促流通。以鼓励发行合法信贷产品、引导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拓宽筹资渠道等措施为抓手,加速文化资源要素在市场上的流通效率,促进传统文化资源加速活化。

三是提升文化数字化的系统性监管效能。要强化文化数据安全监管,提高中华文化数据库数据入库标准,在源头制定文化数据筛选机制,减少文化数据保护的不可控因素。

我国的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基于全球视野的锐意实践。各地在实践推进中学习国外文化发展先进地区,以数字技术为抓手,重新焕发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风采,将有利于在文化产业方面更好地实现弯道超车。

文丨赵全伟(作者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