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对于广东而言,无疑也是巨大挑战。坊间有句话“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它描述的就是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其他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2022年人均GDP最高的深圳与最低的梅州,相差5.4倍。尽管如此,却有一座城市在2020年《中国十大共富城市》评比中入选,这座城市就是佛山。之所以能入选全国十大共富城市之一,一方面是因为佛山是一座拥有万亿GDP的城市,常年稳居广东省第三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佛山城乡、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众所周知,佛山的行政区划,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分分合合。历史上,除高明以外,现禅城、顺德、南海、三水曾经统一归属南海郡番禺县。新中国成立后,佛山管辖区域虽几经变化,但基本揽括现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区的地域范围。2002年底国务院批复同意佛山行政区划调整,“一市辖五区”的格局由此形成。行政区划调整以来,佛山五区在全国百强区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2022年五区经济总量均达到千亿规模,在广东省21个市中,佛山成为所辖县(市、区)均超千亿元的唯一城市。根据《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顺德、南海两区位列第一和第二,常年处于领跑地位,禅城位列第16,三水位列第32,高明位列第40。虽然从内部来看,五区经济发展有一定差距,但整体而言,五区都进入了全国前50强,实力相当雄厚。此外,从2021年人均GDP来看,高明以207651元排在第一位,南海人均GDP最低,为95740.87元。五区之间区域极差为1.57,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小于珠海、无锡、宁波等其他共富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以敢为人先的精神闯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为主,制造业立市的发展之路。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城市农民向城市流动的城镇化不同,佛山是“洗脚上田,就地革命”,因此,佛山的民营经济十分发达。截至2022年,佛山各类市场主体达132.2万户,按照佛山常住人口计算,这意味着大约每7个人当中就有一位是老板。2021年佛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1700元,远高于全国35128元、全省44993元的平均水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94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067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70,远低于全国2.50、全省2.46的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普遍富裕。
因此,佛山不管是区域之间还是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都相对较小,可以说是一座典型的藏富于民的城市。当然,佛山当前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在人居环境、社会环境,尤其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普及等方面,城乡之间仍有较大差距。此外,佛山五区区域间资源共享、布局和制度对接仍存不足有待提升;五区资源不均、资源配置碎片化问题仍然存在,重复建设、产业同质化竞争,大项目、大招商各自较劲等情况也存在。
基于此,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全市“一盘棋”要求,重点对重构优化产业空间发展格局进行了部署,提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希望以此为契机,打破跨区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五区在土地开发规划、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事项上的对接,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资源要素配置。
下一步,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共同富裕目标导向下,佛山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机制,相信也将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文丨付升华(作者系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博士)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