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市三水区西南中学,学生走进科技感十足的“未来教室”,老师借助智慧黑板开展趣味教学,让教与学更高效。升级教学设备、打造美丽校园,办学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化提升……这个学期,在顺德区乐从沙滘中学校长彭志洪大力推动下,三水区西南中学“十大提升方案”相继落地。这所有着辉煌过去的传统老校,正重新焕发活力。
在禅城区环湖小学副校长邓睿的悉心指导下,顺德区伦教三洲学校的市“非线性”课题研究得到持续深化推进。3月1日,一场跨越禅城、顺德、西藏、罗定四地的联合教学研讨会在佛山九小举行。现场,来自三洲学校和佛山九小两个“非线性”课题组的老师,就同一课题开展同课异构。“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引领和教学资源,通过科研带动,和三洲学校的同伴携手共进。”对这所七十年老校的未来发展,邓睿充满期待。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而好校长、好教师均衡布局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从2022年9月份起,佛山市在全省率先探索中小学校优秀校长教师市域跨区交流机制,包括彭志洪、邓睿在内的首批100名优秀校长、教师奔赴各自的交流学校,开启了一场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双向奔赴”。
一个多学期以来,这些校长凭借自身浓厚的教育情怀追求、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不仅带动了交流学校的办学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提升,更给学校与所在区的教育生态带来了“鲶鱼式活力”,酝酿催发起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破冰改革。
一个好校长对于学校意味着什么?佛山教育部门为何坚定不移,对上争取支持、对内凝聚共识,推动全市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小学优秀校长、教师跨区交流?这些交流校长为学校乃至所在区的教育生态带来了哪些影响?持续推进,能否真正破解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发展分布不均衡“难题”,从而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记者与您共同探讨。

三水区西南中学执行校长彭志洪走进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佛山日报记者赖基润摄
头雁领头飞翔 老校焕发新颜
早晨6点从顺德出发开车前往三水,抵达学校后即刻开始巡班;每日陪同学生就餐、与学生谈心和辅导;晚修下课后巡查学生宿舍,离校到家接近午夜时分……这是彭志洪任职西南中学执行校长以来的工作常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校长,需带好头,起好步,让广大教师向我看齐。”彭志洪说。
作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校长培养对象,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卓越校长,彭志洪能力突出,在教育界颇有口碑。
在此次优秀校长市域跨区交流中,彭志洪作为指导型校长交流到西南中学。为了让西南中学“重焕新颜”,彭志洪在团队建设、育人模式、校园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西南中学有着辉煌的过去,但因校址搬迁,影响了生源和师资。必须升级改造,要让学生有梦想,让教师有追求。”
面对学生,彭志洪和全体教师许下“十项承诺”,在保障学生吃得好、睡得好、学得好、玩得好四方面进行系列改革。面对教师,彭志洪充分发挥其国家级、省市名校长工作室平台的优势,联动人大附中、华师附中等一流名校,开展“双师”教学,建立师徒结对,优化评价制度,为每名教师制定专业发展档案。
彭志洪正如一只领飞的“头雁”,带领着西南中学振翅飞翔。在他来到西南中学后,这所老学校开始重新焕发活力。不仅学风校风有了明显变化,学校教师专业能力也成长迅速,一批省、市、区级课题通过立项,学校新增多个省、市级荣誉。
同样作为指导型校长,邓睿则从教师发展和教科研两方面入手,以提升三洲学校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促进师资团队专业发展。“三洲学校的老师很实干,一直致力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教育实践。如果有先进的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引领,一定会大放异彩。”
基于此,邓睿尝试将以往的科研管理经验和模式与当地学校管理文化融合,深化学校多维师培发展平台,以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更充分利用其市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和课题研究专家组成员的身份,把三洲学校的老师“推出去”,把校外专家请进来,开展跨校跨区联合教研活动,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禅城区环湖小学副校长邓睿(右五)致力深化顺德区伦教三洲学校多维师培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资料图片)
发挥鲶鱼效应 激活一池春水
根据《佛山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佛山市中小学校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工作方案(试行)》,纳入市域交流人员为佛山公办中小学在职优秀校长、教师,包括综合办学质量好或办学有特色的中小学校校长,市基础教育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区级及以上的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以及相对薄弱学校有培养前途的校长、教师。
名校长是教育提质的“灵魂人物”,他们不只是“金字招牌”,更将带来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更新升级。在佛山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舒悦看来,中小学校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如果能持续推进,将带动“链条化提升”,交流所在区的教育部门通过交流校长、教师的放大作用,将带动传导该区教育事业面上的发展。
为何这么说?且看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可能带来的多重叠加效应:
其一是“互惠”效应,打开了良好局面。交流出来的校长、教师以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实力,带动了所交流学校的办学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切实改进,所交流学校的进步以及面临的实际难题,又反过来激励和激发了交流校长、教师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由此形成“正向型互惠”的良性循环。
其二是“鲶鱼效应”,推动了破壁破冰。交流出来的校长、教师具有浓厚的教育情怀追求、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他们的到来能充分发挥“鲶鱼效应”,让所在学校动起来、所在学校教师动起来,酝酿催发起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破冰改革,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
其三是“链条效应”,形成了带动传导。本着“交流一位校长,就是交流一所学校;交流一位教师,就是交流一个团队;交流校长和教师,就是交流一个区域”的原则,这次市域交流实质上拉动了从100位优秀校长和教师、到100所学校和团队、再到区域镇街的教育结对协作的大链条,形成了良好的链条效应。
教育部门的决心几何,也是交流机制取得多大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交流取得实效,佛山市、区教育部门对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开展考核,并在教师岗位等级提升、职称评聘、荣誉评选等方面对表现优秀者进行激励。对参与跨区交流任教(职)连续工作满一个学期及以上的校长、教师,安排用于跨区交流人员往返交通费、伙食补助费、意外保险费及交流工作经费等方面的专项经费。

东平小学校长谢立清与学生们交流。/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摄
加快选人用人改革 让每所学校都有好校长
好校长、好教师的均衡布局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关键,但好校长、好教师是整个社会的稀缺资源。近年来,深圳、广州、东莞等各市均纷纷掀起大力引进高素质教育人才热潮,佛山要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以高质量的教育增强城市引才留才吸引力,必须行动起来。
2022年底,佛山印发《构建佛山“五好教育”新形态,推动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全面谋划部署推动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文件,《方案》系统构建“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好生态”以及共创学生“好未来”的佛山“五好教育”新形态,推动基础教育更加公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现代化教育强市。
为实现“每所学校都有好校长”,《方案》提出,要建立全市中小学优秀校长、教师常态化交流制度,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另一方面,要着力破解校长队伍选人用人、培训培养和配优配强等问题,通过加快选人用人改革、加快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快“放管服”改革,锻造校长头雁工程等举措全面激发校长治校办学活力。
在如此阵势下,各区频频放招,其中以顺德区力度最大。2022年,本着“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顺德对全区现职654名学校领导干部进行全覆盖考评,共调整聘任144名校级领导人员。调整后,区属校级领导平均年龄下降0.6岁,镇街校级领导平均年龄下降1.9岁;区镇“75”后学校领导人员占57.42%。
同时,顺德积极引入名校长“活水”,进一步激活队伍发展积极性和战斗力。2022年,顺德共引进了8名四类以上高层次人才,其中包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高端人才,层次之高为历年之最。
佛山还提出深入推进实施“十百千”校长队伍建设,锻造校长头雁队伍。到2025年,市区联动孵化培育10名以上教育家型校(园)长、100名以上名校(园)长、1000名以上骨干校(园)长的人才梯队。构建校(园)长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加强青年校(园)长、新任校(园)长、薄弱校校(园)长培养培训。
名校长不仅要引得好,更要用得好。在彭志洪看来,“名校长”只是个头衔,必须靠办学理念、教育智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才能走得更远,才能真正营造出教育好生态。“比起编制、待遇,优秀校长更看重‘自由’。教育部门可大胆放权,给予校长一个能充分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的平台,让校长将更多精力放在教育与管理上,这样校长会成长得更快、更好。”
以教育的力量 撑起城市的未来
“推行优秀校长市域交流可以短时间内让学校和片区得到内涵式发展与提升,这个政策应该持续推进。”不少教育人士纷纷建议,应该加大政策宣传,加大优秀校长、教师的辐射作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交流,建立和完善双向多元主体评价机制等相关考核制度,并积极解决交流校长、教师们在生活工作上存在的实际困难,确保他们可以安心、舒心、放心地开展交流工作。
彭志洪进一步建议,要把优秀校长市域交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教育部门、当地多部门共同配合,给予交流校长团队、资金、机制方面的保障支持,才能更大程度发挥好校长的施政能力,带给交流学校“质”的变化。“针对校长的培养要制定一揽子培养方案,并充分发挥名校长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校长通过跟岗学习,不断反思打磨自己的教育理念。”
作为交流校长、教师,则要立足长远考虑“留下什么、带走什么”。比如,指导型校长、教师,可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助推学校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水平。跟岗型校长、教师,可虚心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把优质学校好的经验和做法带回原来学校。此外,佛山有关教育部门、交流学校也要真心实意、全力支持交流校长、教师的工作,为交流校长、教师及时解决困难、送上暖心服务、创设干事创业环境。
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是破解优秀师资均衡配置难题的重要改革,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之举,是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高质量的教育,对市民、对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期待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所释放的多重叠加效应,加快转化为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学校治理、区域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改革的动力活力,推动佛山朝着高质量现代化教育强市大步迈进,以教育的力量撑起城市的未来。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邹婷婷
编辑丨冼子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