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专家学者行业大咖齐聚氢能盛会,共话产业未来

10月22日,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樵山文化中心拉开帷幕。这是佛山南海第九次承办这一氢能领域的高规格盛会,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围绕“创新领航·氢链全球”主题,共话产业未来。

10月22日,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南海开幕。

本次大会特别设置了“地方实践”环节,旨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让各地分享经验、碰撞火花,携手开创氢能产业发展的广阔未来。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在氢能产业的“黄金时代”,南海将继续领跑,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方案”与“南海力量”。


高水平 以科学引领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高水平的思想交流与科研转化,是推动氢能产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南海将科学交流、科研转化与科技招商作为提升思想高度的核心抓手。

本届大会上,多位涵盖氢能基础研究、能源领域、新材料开发的院士、专家齐聚南海,展开科学交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张晓强,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张清杰、谢在库等行业领军者,围绕氢能技术突破与产业创新成果发表演讲,展望氢能产业发展前景。

南海凭借完善的产业基础、活跃的企业家群体、适宜的创新土壤,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沃土”。作为产业创新核心引擎,仙湖实验室2025年科研成果也成为大会重要亮点,总投入超15亿元的科研平台已取得多项变革性技术突破:氨氢融合内燃机热效率最高突破48%,柴氢复合动力整车即将示范运行;海水规模化低成本制氢催化材料实现3000小时稳定运行;400L国产储氢瓶内胆材料氢渗指标优于国际竞品……

这些成果并非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加速走向产业化。如电氨融合微电网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示范项目;联合企业发布行业首台零碳氨燃料铝棒加热炉,为铝加工行业开辟绿色路径。佛山仙湖实验室科研部部长郑灏谈到,“我们围绕氢能全链条开展技术研发,优先在南海本地落地产业化,从能源制备到下游应用,已与本地企业形成紧密合作。”

在科技招商方面,南海通过邀请科学家参与项目评估,确保投资方向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吸引了一批技术领先、前景广阔的项目落地。本届大会上,光伏氢储充用零碳项目、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规模化制造基地项目等9个优质项目集中签约,正是南海科技招商能力的有力证明。


高质量 以全链协同构建千亿产业集群

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装备产品、高效益的产业集群与高层次的区域协作。南海在这三大维度上持续突破,构建起“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格局,朝着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目标稳步迈进。

装备产品的高科技含量,是南海氢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本届大会上,本土企业与科研机构推出的多款新产品,展现了南海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硬实力。如广东清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VLIV-240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达240千瓦,适配49吨氢能重卡,能显著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广东济平新能源在大会现场发布的氨转氢、氢转氨两大催化剂,将实现低温高效转化与能耗大幅降低;佛山仙湖实验室与佛山绿动氢能联合研制的“电化学氢纯化发生器”,具备高回收率、低能耗与高压产氢优势,为氢能产业链提供高效纯化方案。

产业集群的高效益,体现在产业链、价值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截至2025年,南海已集聚氢能企业和机构超170家,形成“产业链8大领域齐备、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8大环节齐全”的完整格局,并成功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这种集群效应,让企业之间形成协同发展态势,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以仙湖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链,正与以企业为主的产业链深度绑定,推动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例如,仙湖实验室燃料电池测试中心当天正式投用的“CMA+CNAS 双认证”检测平台,成为华南地区唯一同时具备国家与国际认证资质的氢能第三方检测机构,实现从材料到系统的全链条检测能力覆盖,将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权威检验检测服务,进一步夯实产业集群的质量基础。

区域协作的高层次,是南海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届大会吸引了山东、内蒙古包头、安徽淮南、新疆哈密、山西吕梁、上海及香港等地的政府代表参会,分享各地实践经验,形成“因地制宜、协同共进”的发展态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气候变化专员李学贤表示,香港正深化与南海的合作,推动氢能技术创新与标准互认,共建“粤港氢能高速走廊”。


高人气 以多元应用激活产业发展活力

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市场需求。南海通过将氢能应用融入公共产品、日常生活与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高人气场景,让氢能从“产业热点”变为“民生焦点”,为产业发展培育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与广阔的市场空间。

公共产品领域的氢能应用,是提升场景人气的重要抓手。本届大会上,“百辆氢能公务车、千辆氢能商用车、万辆氢能两轮车”正式投用,《氢能两轮车产业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同步发布,标志着南海氢能交通进入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让氢能真正走进百姓生活,需要打开C端市场的大门。本届大会同期举办的“氢松游·乐生活”主题活动,在户外区域展示氢能与文旅的融合,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卡沃罗氢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莫剑蓉介绍:“现场馆内6台氢咖啡机全部爆满,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产品,让氢能的抗氧化作用造福更多消费者。”

此外,南海新发布的《氢农业“十品百亩万顷”验证推广计划工作方案》,将氢能应用于农业生产,打造绿色低碳农业模式,让市民在餐桌上就能感受到氢能带来的生态红利。

南海氢能产业从“敢饮头啖汤”的探索,到如今的成熟实践,书写了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生动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海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行动,深化与国内外的合作,推动氢能技术、产品与标准走向全球。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宁

图 | 主办方提供

编辑 | 谭凯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