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重磅来论 |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立足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在全面把握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阶段不同,决定了各省的现代化不可能同步推进。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要继续发挥先行引领作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专家简介

史欣向,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现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广东决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经济学会成员、广东省科技厅专家库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广东省软科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智库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荣获“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调研报告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海南自贸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一脉相承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径。

从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到2023年4月提出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及党中央对广东过去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广东未来发展的殷殷嘱托。“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

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体制机制包括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管理体制、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体制、人才激励机制等。中国式现代化是更高水平的人类文明,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我们能否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事关我们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径。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接参与全球市场,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而且可以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安排。共建共治共享,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经验的总结,也是对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社会治理适应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必由之路

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有充实的物质基础去完善社会保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幸福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高质量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如此规模巨大、艰巨复杂的现代化实践,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其实现难度可想而知。进入新时代以来,原有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人口老龄化、人口负增长等社会问题也相继出现,只有通过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任务的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要想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对经济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有充实的物质基础去完善社会保障,消除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幸福感。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物质富足,也需要精神富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只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是体现发展本真之义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式”,摈弃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才是中国发展的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高质量发展。西方国家是通过战争、殖民、侵略等方式来扩张市场、扩充要素、积累财富从而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坚持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以市场化规则融入全球化发展大势。同时,在全球化分工中,通过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逐渐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高水平的开放格局,让大湾区集聚全球高端要素,从而具备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湾区内涵盖陆运、水运、航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2022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内地9市进出口总值近8万亿元。党的十九大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阻碍各类要素流动的障碍,推动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高效流动。同时,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通过制定精简透明的粤港澳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来推进大湾区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对接,以规则性开放“倒逼”制度型改革,以创新驱动形成中国经济增长极。

粤港澳大湾区是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新发展理念的践行地,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高地。2022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9万家,其中绝大多数企业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实施科技创新联动机制,优化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在不同城市之间的配置,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湾区经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让科技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科技创新催生产业变革,以产业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制度型开放是粤港澳大湾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与其他地区相比,大湾区拥有“一国之基、两制之利”的独特优势。港澳与内地之间的规则、管理、标准存在差异,内地在与港澳接轨的同时,可以借鉴其高度国际化的经验与做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对外开放高地。高水平的开放格局,让大湾区集聚全球高端要素,从而具备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条件。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对标衔接国际规则方面全面提速,在货物通关、商事登记、资金流动、执业资格、食品安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为其他区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与借鉴。

以“制造业当家”为主要抓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优化制造业产业布局,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坚持以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的高质量发展,立足全省各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应对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转移调整的趋势,佛山在此过程中大有可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广东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底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制造业是广东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广东省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大关,拥有70余万户制造业企业法人和一大批优质企业、8个万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构建了“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以及“指挥体系、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考核体系”的“5+5”战略要求和工作体制机制,确保制造业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广东省制造业产业发展水平总体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跃升阶段,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企业数量和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等均居全国前列,同时也面临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制造业中高端供给不足、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有待提升等短板,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明显薄弱环节。因而,广东以“制造业当家”为主要抓手推进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当前,广东省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例如当前佛山拥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5个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传统产业,广州的支柱汽车产业中,传统燃油车产量依然占90%以上。所以,还需要坚持不懈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产业和企业双升级为抓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跃升。

优化制造业产业布局,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坚持以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的高质量发展,立足全省各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应对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转移调整的趋势,打造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佛山在此过程中大有可为,坚持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按照“产业第一”和“优势优先、新兴培育”的原则,培育发展“2+2+4”的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制造业领军技能型人才培育。制造业当家,说到底是人才当家。广东制造业发展要突出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一方面引进制造业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本身制造业人才的培养。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的产业人才需求量依然很大,高技术技能型产业人才供应缺口明显。因此,佛山要通过增强高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度,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形成“事业留人”“制度留人”“环境留人”的口碑,人才集聚了,高质量发展就未来可期,就可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文 | 史欣向  

统筹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蓉

编辑 | 梁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