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理论周刊 | 高质量发展如何发挥“镇能量”?

本期主题 :镇域经济

在全国四个“千亿镇”中,佛山独占2席,而桂城、祖庙、大良、荷城等“700亿镇街”也具备冲刺“千亿镇街”的潜力。此前,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贯彻“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会上,对大力推进“千亿镇街”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新时代,佛山如何进一步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镇域示范?

专题策划:林润栋

番海大桥位于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千亿镇”,下一步如何进阶?

未来20年,对于中国的两万多个小镇来说,发展将会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具挑战。因为,中期来看,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大环境给予的成长空间比以前少了,长期来看,人口总量缩减,年轻人往大城市集中,人才是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小镇留不住人,就会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如果过去20年,“镇域经济”的关键是产业,那么以后的关键可能是“人才”。尤其是对于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千亿镇来说,能否吸引并留住顶级人才,决定了它们究竟能走多远。

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千亿镇所押注的产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昆山玉山选择的重点进攻方向是先进计算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玉山镇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该镇已经启动建设近350万平方米先进计算产业园和近150万平方米生命健康产业园,建成启用寒武纪昆山智算中心,竣工投产泽璟制药产业化二期项目。玉山的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3.5%,后劲不可小觑。

南海狮山的天花板,则很大程度上要看它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能吃到多大的蛋糕。佛山十大制造业园区之一的佛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就位于狮山,投资103亿元的瑞浦能源动力储能电池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今年3月,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新能源汽车跃阶发展项目举行签约仪式,计划投资高达160亿元,狮山也一举成为一汽-大众在华南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以及主要的新能源生产基地,并将带动佛山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此外,投资超百亿元的信扬科技成像模组生产项目,也可与当地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年销量大概为3200万辆。深蹲起跳的南海狮山,即将引爆新一轮的厚积薄发。

对顺德北滘而言,它的胜负手有两个,一个是家电家居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从而在全球产业集群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另一个胜负手,则是机器人产业。2017~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由64亿美元增长至142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2%,预计2023年将增至210亿美元。这是一条妥妥的千亿赛道,以后必成万亿赛道。北滘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容纳了国内外的诸多头号玩家,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背靠大湾区,日后产业大爆发,指日可待。

玉山的电子计算、狮山的新能源车、北滘的机器人,每一个产业,都是技术创新驱动的湿雪长坡,也对当地的综合发展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的关键,一定是人才。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千亿镇也加入了“抢人大战”。南海狮山提出了“产业狮山”向“城市狮山”的战略转型,将产业纳入城市的布局当中,而且大手笔打造佛中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纳入15家科技创新平台、5家国家级孵化器、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并提供风景秀丽的人才公寓环境,计划用8年时间,建成“大湾区人才云集胜地”。北滘则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科技都会中心,绿色宜居、人文荟萃,方成“都会中心”,北滘也显示了招徕和留住人才的诚意。玉山则实施“人才生根”战略,对尖端人才慷慨地给钱给房给研究资源。当然,在日益激烈的产业、人才争夺战中,诸多大城市尚且感到压力巨大,千亿镇“四小龙”同样是任重而道远。但是,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四个千亿镇,是要给身后两万个小镇做榜样的。独占全国一半“千亿镇”的佛山,企业家精神像火把一样熊熊燃烧,那里的镇街发展程度也比较高,除了狮山、北滘两个千亿元镇以外,桂城、祖庙、大良、荷城等镇街GDP也超过700亿元,这些镇街是冲刺千亿镇街的后备队。谁会是佛山的下一个千亿镇?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潇湘,节选自《中国四个千亿镇,佛山独占两个,背后有何启发?》,来源:“潇湘经略”)

镇域经济:链接城乡高质量发展 

镇域经济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小城镇是连接大中城市和乡村的重要枢纽。促进小城镇发展和镇域经济繁荣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关键点。

镇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进行了多重战略部署,从构建都市圈、城市群到经济带和湾区,从国家中心城市到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从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从都市圈顶层到乡村,都已经进行了战略布局,其中特色小城镇涉及镇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镇是连接中小城市和乡村的纽带

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我国镇域经济的特殊重要性,小城镇是连接大中城市和乡村的重要枢纽。一方面小城镇是大中城市向乡村的延伸,是大中城市的腹地;另一方面小城镇又是农村迈向城市的必由之路,农村则是小城镇更广阔的腹地。镇域经济搞活了,县域经济就会搞好,市域经济才会有支撑;镇域经济搞活了,乡村经济就会跟着发展,城和乡之间才会有一个强有力的纽带,以城带乡才会落到实处。

城镇是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节点

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来说,小城镇作为农村居民向市民迈进的天然聚集点,是广大农村居民享受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最便捷和最可行的渠道。一方面由于习俗、文化相近,小城镇周边的农村居民可以便捷地接驳到小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中;另一方面,小城镇是很多不愿或不能向大中城市转移的农村居民享受到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的最可行的途径,由于小城镇人口聚集,初具规模效应,可以有效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的成本,进而更有可能让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基础设施以及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务。

搞活镇域经济是发挥以城带乡重要作用的着力点

就镇域经济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来说,位于小城镇的各类市场主体由于可以与周边乡村的市场主体,如农村经济合作社、农户等直接产生联系。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民就业或采购农村市场主体生产出的农副产品和手工制品;另一方面农村也为小城镇提供了重要的消费市场。小城镇市场主体与周边乡村的市场主体互相嵌入越多,则镇域经济对乡村的带动作用就越大,镇域经济的发展就会直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

(作者陈伟伟,节选自《以镇域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融合的思路》,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创新镇域发展新模式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镇域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镇域要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积极进行创新。  

一、探索镇域创新发展模式

镇域经济的创新发展需建立在科学的发展模式基础之上,为实现镇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具体可采取如下创新发展模式:

创新驱动模式:镇域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空间等约束,无论是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抑或是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均迫切要求镇域经济发展走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在创新驱动模式下,镇域经济发展要利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端技术研发、智能制造等创新型产业,以创新驱动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引擎带动模式:引擎是带动镇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价值的核心动力和马达。要根据镇域经济创新发展定位,从空间和功能两个层面出发,设计若干个具有战略性、带动性的先导性战略引擎,例如时代创客小镇等,带动镇域内产业分步开发、有序成长。

政企互动模式: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未来城镇综合开发的主流模式,是城镇建设领域模式转变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建议各镇把握国家力推PPP开发模式的机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发挥企业的力量,通过政企合作的PPP模式,推动镇域内各项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产业园区的综合开发。

村镇联动模式:目前,我国很多乡镇均存在着产业低端、产能低、税收、租金均低等问题。基于此种情况,建议应结合国家集体土地改革试点的相关政策,充分考虑集体和村民利益,村镇联动,让村集体、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在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收益分配上创新模式,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腾挪发展空间,实现村级工业园改造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的统筹一体。

创客灵动模式:针对全国的创客人群乃至全球创客人群,围绕创客创新创业、生活休闲等需求,完善城镇配套、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出台鼓励创业政策等,构筑吸引创客集聚的生态环境,实现创新人才集聚,探索创新型人才自由流动与交流合作的机制,为创新创业创造持续活力。  

二、为镇域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政府部门应认真做好领导工作,为镇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保障。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引导项目策划规划工作。根据镇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战略和功能布局,引导和要求开放企业制定高品位、高标准、高水平的战略平台引擎项目的战略策划、空间规划、项目设计、投融资规划等,使其与镇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总体规划一致和协调。

探索政企合作的PPP模式。土地问题是引擎项目落地的关键问题。各镇可选择部分项目作为PPP试点,以推进引擎项目的开发。

形成镇村企协同机制。为快速推进战略平台建设,建议成立由“镇、村、企”共同组成的协同工作小组,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开发企业为主导,镇政府全面配合协调,村集体全面参与,形成政府指导、企业运作、村集体协作的协同工作机制。

搭建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在镇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战略新时期,政府应通过搭建项目和企业展示的平台,让金融与镇域内企业实现有效沟通,拓宽项目和产业的投融资渠道。

制定重点产业扶持政策。第一,推进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强化新兴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制定加大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优化科技创新投融资环境专门政策,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第二,推进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落地。减少审批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在重点行业企业投资建设重大项目审批立项、环评审批、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积极支持、协调和提供优质技术改造项目和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和物业。

(作者金婷,节选删改自《中国镇域经济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专家观点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以往我们把“城市化”理解为“城区化”,镇域发展往往被忽视。现在国家已经将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圈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基本路径,城市群或都市圈的产业空间结构是“夹工夹农夹三产”;城镇空间结构是“夹城夹镇夹村落”,生态空间结构是“夹山夹水夹绿带”。镇域产业、村镇、生态所固有的特点,使其在城市群或都市圈的未来空间结构中,具有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功能。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

从全球角度来看,经济的发动机往往都集中在县域,县域经济的基础却几乎都在镇域。强镇经济的扩大形成了强大的县域经济,强大的县域经济则是国家民族经济壮大的重要支柱。所以,做强做大镇域经济,始终是政府、企业应一以贯之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说,镇域经济的成败关乎今后国家经济的成败,关乎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档次。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专家陈广汉:

镇是城市的延伸,在产业发展和功能互补方面,与城市有一些协同。但是也应该看到,不少大城市周边的镇,多是城市低收入群体的聚集地,而且人口较为稠密,同时作为城市和乡村的中间地带,有一些做到了很好的平衡,有一些则既没有大城市的现代化气息,也没有乡村的田园风光。镇不能满足于“城乡接合部”的概念,要做好镇域建设。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欧江波:

镇街一级行政单元承担着三重使命,是产业、社会和空间发展的主战场。首先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镇街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源;其次是解决就业的主战场,大量的居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在镇街,是社会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平台;最后是空间变革的主战场,随着产业和社会不断发展,镇街建成区域不断扩大,镇街边界逐渐模糊并连片,成为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的发展组团,是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的重要拓展和深化。

(作者周甫琦,节选自《当镇域经济遇上总部经济》,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