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圆桌论坛 | 立好风向标 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主持人语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简称“民营经济31条”)发布。文件亮点颇多,其中包含了驳斥“弱化民营经济”等错误言论,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以及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民营经济大市的佛山,政府应如何落实好“民营经济31条”,企业应如何抓住重大政策利好,共同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主持人:林润栋

付升华 中共佛山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教师、博士

付升华:讲好民营经济故事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性作用,讲好民营经济自己的故事,守好民营经济自己的舆论场。

佛山从岭南鱼米之乡到成为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民营经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虽然民营经济在佛山经济发展中独占鳌头,但舆论场上仍存在一些诸如“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原罪论”等错误言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

“民营经济31条”中提出,要引导全社会客观正确全面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佛山要让民营企业家打消疑虑,集中精力谋发展,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其保驾护航。而良好的舆论环境需要政府、媒体与民营企业三方共同努力。

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风向标”作用。面对错误的质疑,政府要出面,明确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关于这一点,中央“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的表述已非常明确。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助其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此外,还要将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通过实际行动落到实处。在制定和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时,要深入开展调研并充分征求民营企业家的意见,畅通民营企业反映诉求的渠道,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助其提振信心和改善预期。

其次,要充分发挥媒体“助推器”作用。佛山向来拥有重视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传统,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设立企业家日、召开企业家大会、开展暖春行动等。要把这一传统、这些举措发扬光大,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尊重民营企业家、爱护民营企业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并使之形成社会共识,媒体的宣传造势非常重要。

最后,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压舱石”作用。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民营企业自身的事。良好的舆论环境是企业扩大自身影响力、开拓市场的必然要求。佛山的民营企业家对于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加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成为具有榜样示范和模范引领效应的“新时代民营企业家”。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性作用,善于在重要时间、重大会议、重大事件等关键节点亮相发声,讲好民营经济自己的故事,守好民营经济自己的舆论场。

郝伟 佛山商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郝伟:培育弘扬具有佛山特色的企业家精神

佛山民营经济具有以制造业为主、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等特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针对这些特点做出特色。

“民营经济31条”中,有5条内容聚焦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这一话题,其中一条专门提出,要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宽国际视野,敢闯敢干,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可见,企业家精神对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十分重要。

企业家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市场商机的发现者、捕捉者和创造者,是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企业家要扮演好上述角色,就必须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和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而这些特点就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涵。

然而,企业家精神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高质量发展仍需克服不少困难挑战的情况下,尤其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佛山自古以来都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典范。当前,佛山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借助企业家精神开创新局面。

佛山民营经济具有以制造业为主,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特点,在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方面要基于这些特点做出自己的特色。除了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争做“四个典范”(爱国敬业的典范、守法经营的典范、创业创新的典范和回报社会的典范)之外,还要结合上述两个特点,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培育实业报国情怀,鼓励和帮助民营企业家坚守实业。制造业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佛山拥有比较齐全的制造业门类,也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因此,坚守实业、实业报国不仅是佛山企业家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应该是浓墨重彩之处。

二是帮助民营企业家树立勇于转型升级的意识,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佛山制造业虽然门类较齐全,但从技术和管理水平看,目前亟需进一步提升。这需要民营企业家树立及时转型升级的紧迫意识,紧抓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努力研发新产品,开辟新赛道,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佛山制造业的高端化。

三是要出台更具普惠性的帮扶措施,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佛山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微企业,他们在融资、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面临更多更大的困难,特别是在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经营压力陡增,导致不少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不足。因此,政府的帮扶政策要更具有普惠性,帮扶资源不能过于集中于少数头部企业,只有这样才能更普遍地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进而推动企业家精神茁壮成长。

毛巴总 佛山市顺德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秘书长

毛巴总:佛山如何走实走深“民营经济31条”?

“佛山制造”品牌越来越响亮,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团体出赛”的胜利。

“民营经济31条”对于广大民营企业而言,可谓是干货满满,特别是对于民营经济贡献了六成以上GDP、七成以上税收、八成以上工业增加率、九成以上企业数量的佛山而言,有了“民营经济31条”的加持,民营经济跑出加速度就有了路向标与定心丸。

“民营经济31条”几乎涉及所有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问题,并一一给出了“政策处方”。要把上层政策变成基层实践,进而转化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真金白银”,还需要打通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这既要求地方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协同配合,强化央地联动,又要将“民营经济31条”中的重点工作任务逐一明确到相关部门单位,明确时间表,清晰路线图,落实落细相关政策。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的佛山,一方面,政府应坚定不移为民营经济“鼓劲撑腰”,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要深入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生态环境,再现禅城的“醒狮计划”、南海的“雄鹰计划”、顺德的“龙腾计划”等亲企爱企暖企生动局面,推动民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佛山的民营企业要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特别是“脊梁企业”和“大城企业家”更要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勇立潮头、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与时代同向,和市场同行。

特别地,当前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全球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积累,民营经济作为佛山冲刺3万亿级制造业强市的中流砥柱,吨位越大,吃水越深,遭遇风浪风险自然越多。因此,如何用好“民营经济31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提高佛山民营经济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民营经济31条”在“鼓励提高国际竞争力”中提出,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制造”美誉度。具体到佛山,就是要加强制造业的集体品牌建设,让“佛山制造”成为佛山城市的金字招牌。

落实这一政策的锦囊妙计是“抱团前行”。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制造”的品牌越来越响亮,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团体出赛”的胜利。佛山一向有“共好”文化——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因此,制造业当家的佛山,孕育出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格局,经济的发展绝不是依靠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而是依靠“草灌乔”共生共荣的民企生态组成的产业链。因此,要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打造佛山城市品牌,除了支持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鼓励其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向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成品设计研发等方向延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外,也要扶持中微企业,支持他们之间以及与大企业之间“合作共赢、抱团前行”,催生出“1+1>2”效应,助力佛山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只有落实好“民营经济31条”,让民营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生力军才能做到使命必达。

编辑 | 梁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