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来自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总工会、团市委等12个单位的委员代表,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年轻态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培育独角兽企业、高价值专利转化落地等内容踊跃发言,带来了一连串事关佛山发展大计、民生保障的“金点子”。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杰就委员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回应。
力争今年规上工业企业
数字化转型比例达65%
近年来,佛山一边推动传统产业通过工业技改焕发青春活力,一边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业强市成为委员关注的重点。
“要立足产业的发展方向,依靠战新产业支撑制造业,还要灵活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对产业的整合要有保有弃。”市政协委员、佛山市诺比克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佛山市集品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中美建议,对于传统产业,佛山要鼓励市场自我调节的同时,加速落后产能的自然淘汰;对于新兴产业,佛山要通过产业链定向并购,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广大的社会资本去整合适应未来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制造业体系,着重打造一批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战新产业集群。
“对关键战新产业的产业链,佛山要提供丰富的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陈中美建议,佛山要树立“大技改”新理念,坚持把工业技改作为制造业当家的关键工程,大力推进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把技改延伸到品牌、设计两端。
听取委员的建议,刘杰回应说,佛山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着力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绿色产业等方面破题,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开展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大力推进“数改智转网联”,力争今年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65%,新老并举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探索走好新型工业化的佛山路子。
抢占新赛道
推动新兴产业结群聚集
“在电池产业蓬勃发展之际,新能源动力电池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佛山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冬梅建议,佛山应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凭借优越的资源禀赋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加强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布局升级。
加快产业全面布局是推进佛山市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佛山要统筹谋划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思路,完善产业链发展生态。”孙冬梅建议,佛山应尽快科学编制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积极推进新一代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研发及其产业化,补齐做优做强产业链条,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带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
此外,要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重点针对“卡脖子”技术涉及的基础理论与核心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依托产学研联盟,加快高性能、高安全性的动力电池产业化技术研发,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在佛山市建立总部和研发中心,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佛山市高水平研发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产业研发水平。
“我们将积极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赛道,大力推进绿色氢能、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结群聚集。”刘杰回应说,佛山将探索以技术研发为突破口、以多元化场景应用为牵引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实行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佛山拥有10.4万家工业企业,为知识产权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丰富场景,也为知识产权资源集聚融合创造了优良环境。去年,佛山成立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联盟,初步搭建起“科研机构+高校+投融资本+评估机构+服务机构”的架构,实现本土科创与产业双向奔赴。
“佛山多数企业对技术创新敏感度不高,需要政府部门依托现有的智库平台为企业匹配、筛选契合佛山产业的高价值专利。”市政协委员、民盟佛山市委会秘书长黄漱流建议,佛山要通过概念验证平台为专利转化提供市场竞争分析、中试熟化等验证服务,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提高专利转化效率,支撑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
由于高价值专利的转化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市政府需加快高水平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重点推动全国创新成果与佛山产业“强链接”。黄漱流建议,佛山要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资源,拓宽专利技术供应渠道,对接佛山市重点产业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推动高价值专利“下书架、上货架”,开通高价值专利转化落地的“直通车”。
刘杰说,佛山将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护航工程”“培优工程”,力争今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0%以上,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佛山还将加大对知识产权创新成果的价值挖掘和产业匹配,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基金体系,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证券化,加速国内外高价值专利成果在佛山落地转化、开花结果。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意威、陈宁静
编辑/蔡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