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笼挂起,高明大街小巷年味渐浓。每到春节,充满本土特色的贺岁食品就成了最受市民欢迎的年货。临近春节,不少市民家庭开始开油镬,制作应节传统美食,这是一种分享贺年喜悦的形式,不仅带来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与亲情的传承。经过巧手制作,原本平平无奇的面团,变成各种精巧的美食,为新年增添福气、喜气与欢乐。
新年吃角仔,吉祥又如意。
炸油角 口感酥脆 油润富足
最近几晚,忙完一天的事情后,居住在高明电影院附近的陈伟平回到家后还要忙着备“年货”。每年春节前,街坊会上门找她购买一些油角、蛋散等应节传统美食,许多街坊喜欢称陈伟平为“平姐”,平姐制作的年货,馅料足、入口酥脆,颇受到街坊的喜爱。
记者来到平姐家时,她正坐在灯光下,拿起一块块大小规整的面皮忙着包油角。在平姐的面前,摆放着几个盛满馅料的小碗,碗内装有花生、芝麻、白糖等,每次制作油角前,她都要先把芝麻、花生炒香,把花生装入一个袋里捣碎,再倒入碗内,混合白糖、椰蓉等制成干馅,试一下味道,再放在碗里备用。
包好的角仔。
拿起面皮,平姐开始往其中放入馅料。“放馅料时不能太贪心,以免面皮合起来时出现撑破的情况”,平姐说。因为经常包油角,每份馅料的分量她都拿捏得十分准确,这样做出来的角仔大小相差不多,每只都鼓鼓的,像金元宝一样。
“为防止馅料漏出,面皮封口也很重要。”平姐一边包一边说,要沿着圆面皮两侧对捏起来,尽量将油角边捏薄,然后在边缘处折出花边,捏成麻绳状,再统一摆放在一旁的铁餐盘内。
待盘子摆满油角生坯后,平姐开始准备油炸的步骤。开大火把铁锅烧热后,一次往锅内倒入5~6斤油,把油加热到筷子插入时会起泡的程度,再用铁笊篱将20多个油角捞入热油中炸。炸的时候要注意适时翻面,直至油角两面炸出金黄色,再捞出放凉。最近气温骤降,平姐等炸好的油角放凉后会马上把它们封装起来,以防油角受潮,失去松脆的口感。
角仔的馅料包括花生碎和椰蓉。
正在油炸的角仔。
平姐说,现在,油角面皮可以直接通过机器制作,方便多了。放在以前,她还要先和面,把一定比例的面粉、鸡蛋、猪油膏混合搅拌好,这时如果再放些啤酒,油角的外皮吃起来会更加酥脆。和好面团后,把面皮摊开,用瓶盖盖出一个个圆模,再把规整的面皮取出备用。“为避免浪费,剩下的面团还可以用来制作蛋散!”平姐说,把长方形的面皮中间用小刀割一个划痕,再将两头的面皮片往刀口一穿,然后放入油锅里面炸,“炸出来的蛋散就像是小领结一样,好看又好吃!”平姐说。
角仔。
炸煎堆 煎堆碌碌 金银满屋
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平姐也要开始着手准备制作煎堆。最近几天,她忙着采购材料。“一般是在大年廿九、除夕两天才开始制作,到大年初一之后几日,制作完的煎堆依然保持新鲜、酥脆的口感。”平姐说。
平姐正在包着角仔。
制作煎堆“开粉”的环节很重要,制作的面团由糯米粉混合温开水制成,经过反复搓揉,面团会变得十分松软,用手搓在面团边缘还能感觉到面团往下陷的感觉。“在搓面团时不能太用劲,要用巧劲通过反复搓揉让面粉和水充分融合。”平姐说,直至面团经过重复压缩延展慢慢发硬,面团搓好后要放入烧开的油锅里,放入一定比例的白砂糖、黄糖,待糖受热融化后,将粘米粉倒进糖浆里,再取出继续搅拌。
面团搓好后拉长,等分切出几块,搓成均匀的圆球状,再逐一压成扁平的面块。这时再用手指将面块稍微按压往内凹,方便往中间盛入馅料。馅料的比例主要看个人的喜好,一般是绿豆、芝麻、白砂糖、花生、椰蓉等馅料,待馅料盛满后,再将另一块面块覆盖其上,两张面皮合在一起的边缘要压薄一些,再用手轻捏边缘形成麻绳状的边纹。等油锅烧得滚烫后,再将煎堆放进去炸。油炸的过程中要注意翻面,直至炸出漂亮的金黄色,炸煎堆就大功告成。
平姐正在包煎堆。
“现在一些工厂专门用机械生产这些小吃,年货可以轻易买到,但传统手作的年味依然十分珍贵,值得一代代传承下来”。平姐说,她做油角、煎堆的手艺是从妈妈手上学到的。平姐是明城镇崇南村人,是个70后,从5岁开始跟着长辈学做应节传统小吃。平姐回忆道,因为大人们在年廿九前还要在生产队从事农耕种植等工作,直至春节前两三天才抽得出时间制作油角等年货。为了赶进度,村中邻里会相互帮忙制作油角、煎堆等,当时面粉还是生产队庆祝春节特意发的,今天这家出面粉,另一家帮忙做,下次另一家出面粉……大家相互帮忙,共享美食。
包好的煎堆生坯。
在平姐的童年时代,物资较短缺,糖果、饼干比较少见,油角、煎堆就是最好的年礼,过年走访亲戚时,人们用手抓几把油角、煎堆,分享美味,表达祝贺。油角金黄,外形像钱包,吃过油角,寓意家庭财富充盈、生活富裕。此外,油角粤语是“有角”,寓意来年能出头,才华出众。此外,炸油角还有“炸喜”的说法,寓意来年红红火火,喜事多多。炸出来的煎堆同样外表金黄,模样像是个大胖小子,很多人都说吃煎堆可以吃出福气。广东有句俗语叫“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即吃煎堆寓意来年钱包鼓胀,家肥屋润,赚得盆满钵满。
煮濑粉 细腻爽滑 源源不断
除制作油角、蛋散、煎堆外,制作濑粉也是平姐的拿手好戏,2016年的时候,平姐还曾经在高明中心城区开过一间濑粉店,叫“平姐濑粉店”,周边街坊经常来帮衬,每逢春节前更要找她制作一些濑粉回家宴请宾客。平姐说,高明人每到重要节庆喜欢吃濑粉,到新春佳节,濑粉是十分有分量的年菜。比如最近几日,平姐白天经常四处跑,下乡参与围餐制作,一些企业准备年前聚餐、年夜饭也普遍喜欢安排濑粉宴。
“制作一碗味道清甜的靓濑粉需要注意许多细节”,平姐说,打开灶火,将铁锅装着的水烧成温水,一定要控制好温度,水温过高会导致米粉过熟,粘米粉放入似温又热的水中,很快会凝固,要注意将面粉与水搅拌均匀,大约10分钟后,要在面浆上加一点油,此后还要再加几次水,让面浆趋于固体,让面浆触摸起来既浓稠又爽滑。
大约30分钟后,进入“濑”的工序,要拿出濑斗,将面浆通过濑斗导入铁锅沸腾的热水内,穿过分布均匀、大小相宜的小孔,面浆滑入热水中,濑粉很快成型,用手拖动濑斗,濑粉越拉越长,铺满锅底。濑粉煮好后要捞出,经过“过冷河”、晾晒等步骤,吃起来才够爽滑。
平姐为春节前宴会准备的濑粉及配料。
平姐说,一碗好的濑粉还离不开靓汤底,为了给食客准备浓香醇厚的骨头靓汤,平姐会专门起个大早到市场挑好的骨头,慢火细熬成靓汤,往汤内装入濑粉,撒上花生,还可配上爽口的葱花姜蓉、头菜丝、嫩滑的鸡蛋丝、煎鱼饼和猪肉等配料,一碗令人齿颊留香的香滑濑粉制作完成,朴实又有内涵,每一口都富含浓厚的家乡情怀,勾起人们心底最美好的回忆。
“以前在农村生活,虽然物资短缺,但一到除夕,家家户户都会动手制作濑粉,长长的濑粉寓意长长久久,而且,濑粉粉质坚韧不易断,寓意源源不断,吃过濑粉,整个人也变得神清气爽。”平姐说,春节吃濑粉是一件饱含情怀的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濑粉一边聊天,气氛热闹,濑粉也像是变得更加香甜了。“过年,高明人餐桌上少不得要有一碗米香四溢的高明濑粉。”平姐说,濑粉的米香味是她们记忆深处最有年味的美食。
角仔与蛋散。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谢文骏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具宣冶、受访者供图